入春水痘多治疗有讲究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11-02 01:45:47
加强防范 自愿接种疫苗
入春至今,水痘已进入高发期,不少医院里出水痘的儿童有“扎堆”现象。因为该病一旦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发生,容易迅速传播。为加强水痘的预防工作,尤其为做好学校等集体机构的发病和疫情控制,北京市有关部门已于入春前就着手提高各学校、幼托单位保健老师对水痘、麻疹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暴发疫情的能力,并要求其加强疫情收集、报告工作。如果同一集体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数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确诊病例,均需立即向所在区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一旦暴发疫情,应立即严格开展自检,发现可疑或疑似病例,必须劝导学生回家隔离、治疗。根据相关规定,水痘患者必须隔离至发病后2周,并且疱疹全部结痂、痂皮干燥后方可返校。密切接触者必须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为末次与患者接触后21天。
针对目前小学生发病较多的情况,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未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未曾患过水痘的易感者,推荐进行水痘疫苗接种。据介绍,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可靠办法,1周岁以上人群都可接种。
水痘典型特征是“四代同堂”
解放军304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王路军介绍说,水痘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但抵抗力较差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偶有发生。水痘的病原体是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间接接触传播,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感染上水痘病毒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才出现症状。患者开始时出现发热头疼、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和上呼吸道不适等症状,1~2日后有皮疹出现,大多散布于头部、胸背部及腋下,少量发生在四肢、手掌、足底。刚出现时是不高出皮肤的斑疹,紧接着就是高出皮肤表面的丘疹,几小时内迅速变为水疱。水疱晶莹透明,像绿豆一样大小,几天后水疱结痂,1~2周后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由于水痘的皮疹是分批出现的,故在患者身体的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四种不同类型的皮损,俗称“四代同堂”。“四代同堂”现象是水痘皮疹的典型特征。
此病是一次发病终身免疫的。
家庭护理十分重要
王路军介绍说,水痘病变主要累及皮肤表皮层,故如果无继发细菌感染或抓破,会自然愈合,且不留疤痕。但若继发细菌感染或抓破,则会造成皮肤的真皮组织损伤。水痘疱疹若破损还可继发细菌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因此,孩子患水痘后的家庭护理十分重要。
王路军提醒家长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一定要保持患儿手、足和身体的皮肤清洁(不宜洗澡)。要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内衣要柔软而宽大。其次,要避免室温过高或被褥过暖,以免加重皮疹瘙痒。必要时可给孩子戴上指套、手套,防止孩子因搔挠而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皮肤瘙痒明显者可用0.25%石炭酸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涂抹,也可口服扑尔敏和苯海拉明等药物。如疱疹溃破时,局部可涂抹龙胆紫药水,有继发细菌感染的可涂新霉素等软膏。
水痘病情一般比较缓和,但若遇病人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时,病情可趋严重,易并发水痘肺炎、水痘脑炎、中毒性脑病、心肌炎和肾炎等疾病。故在家庭护理中,家长如发现宝宝有高热不退、咳喘、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发热时要让病儿多休息,多吃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开水和果汁。
慎用激素类药物
水痘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只要不感染或发生并发症,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如发热较严重时,可以给予退热药,但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应用激素类药物。
因为皮质类激素能减少人体抗体生成,降低机体免疫力,抑制人体对抗杀灭病毒的能力。所以,在治疗水痘时,若应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泼尼松等临床上儿科常用的激素类药物时,就有激活水痘病毒的可能,从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具体表现为体温持续升高不降,水痘面积扩大破溃。如果破溃融合成片,极易并发感染。此时若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症状会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因为患者有其他疾病,正在应用激素进行治疗,中途感染了水痘,此时仍用激素也有一定危险。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