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小于20岁都市女孩患厌食暴食有“心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0-03 17:22:00
从上海一些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女学生因为厌食症的严重困扰,到心理咨询事务所寻求帮助,她们占了求诊总人数的60%。心理咨询师发现,造成这些病例的根本原因竟惊人地相似——因为家庭“病”了,孩子才病了。
暴食:撬抽屉找钱买食物
青青(化名),18岁,徐汇区某中学高三学生。就在上个月,经过半年多心理治疗,她成功摆脱厌食症。2004年夏天,青青根据同学之间口耳相传的“秘方”开始减肥,结果她的体重在半年内从46公斤减到40公斤,之后她出现一种奇怪症状:先是疯狂渴望食物,吃到撑住了才停,然后服药设法排出,此后绝食数日,并重新陷入对食物的渴求。
有一天早晨,青青妈妈眼睁睁看着女儿一顿早饭吃掉了10块奶油蛋糕、5只菜包、8只烧卖和1只面包。吃完后,青青躺在床上难受地直喘气。这一年来,他们家全乱套了。只要青青想吃东西,就变得六亲不认,经常撬抽屉找钱买食品。厌食症伴随偶发性暴食症把这个少女折磨得不成人样,停经长达1年。到处求医未果的青青父母尝试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严正伟接待了他们。
进一步治疗后,严正伟发现,青青在家中易“犯病”的原因,和她父亲的脾气有很大关系。她选择“吃”作为对抗父亲的手段。目的就是想让父母害怕,让他们着急。找到了病因,青青的治疗有了关键性的突破。今年高考结束后,青青又经过几次巩固治疗,终于康复。
厌食:通过绝食寻求关注
14岁的欢欢是心理咨询事务所里年纪最小的来客。8月初她第一次来时,面无表情,根本不正眼看心理咨询师。1.54米的个子,体重只有28公斤。其父母说,女儿在学校里是大队长,性格开朗活泼,成绩也很优秀。但不知从哪天起,她的饭量开始下降,最后每天基本只吃几口米饭或几片苹果,有时什么都不吃。再后来,女儿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也大幅下降。通过和父母的交流,心理咨询师得到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欢欢并非父母亲生,而是从小抱养的。父母之间由于感情不和,也经常在她面前发生争执。
与此同时,在心理咨询师的努力下,欢欢渐渐打开心扉。原来,她有一次通过一个途径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变得十分烦躁慌乱,于是渴望通过绝食来让父母心疼她、牵挂她,她怕自己如果身体棒棒的,父母就会不喜欢她、不关注她了。
焦点关注:厌食症跟家庭教育不当有密切关系
“一个家庭系统遭到了破坏,在孩子身上会反映出来。这对厌食症病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这个群体里有普遍性的意义。”心理咨询师严正伟分析说,这种症状也有其他诱发原因,比如情感刺激、工作压力或学业压力。
严正伟说:“在一些大城市,患厌食症的人开始多起来”,很多人误以为“厌食症就是盲目减肥”。“厌食症这个病名很容易让人误解,其实这些病例中有40%的人会偶发性暴食,而且暴食程度惊人。”严正伟补充说。据一份厌食症研究报告显示,发病年龄及性别主要是25岁以下的女性,年龄段分布呈双峰型,主要在13岁-14岁和18岁-19岁两个年龄段,目前20岁-25岁的比例呈增长趋势。
(转载自《新民晚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