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自杀现象剖析:拿什么温暖孤寂的心灵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06 18:33:53
2005年10月19日,沈阳市皇姑区患有白内障的83岁的程老太太,为了给儿女减轻负担,从四楼跳下结束了生命。同一天,北京市朝阳区,一位张姓老人在车棚内死亡,疑为自杀。
据有关统计,目前中国老年人比例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0%,而在中国每年有大于10万年龄超过55岁的老人自杀,占所有自杀者比例的36%。老年人成为我国自杀率最高的人群。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老年自杀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群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日笔者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采访时了解到,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了1.32亿人,且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空巢家庭比例等每年都在增多,而由此带来的种种老年人心理问题已经凸现。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年龄超过55岁的自杀者,已占所有自杀人群的36%。这个数字比20年前大大增长。老年人已是自杀高危人群。而其中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至5倍。遗憾的是,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老年心理咨询机构。
老年群体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
老年人的自杀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004年初,中外400位专家学者,于香港召开了预防长者自杀亚太地区会议,就预防老年人自杀进行了跨学科的探讨。应邀参加此次会议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权益部主任王珣告诉记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综合研究中心的研究,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杀率约为29/10万。在东亚,老年人自杀率为34.5/10万,是年轻人的2.7倍。在中国大陆,有关调研数据显示,7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其中农村男性老年人自杀率为170/10万,城镇为35.7/10万;农村女性老年人自杀率104.4/10万,城镇为29.3/10万。在影响老年人自杀的危险因素中,老年神经和精神疾患是自杀的主要高风险因素。其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在自杀者中约占10%,老年痴呆患者占1%。除此之外,经济、社会、文化(包括宗教)和心理等因素在自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珣说,从自杀的方式上,服毒(服药或吸煤气)、上吊、跳楼、饮弹自尽等是老年人自杀的常见手段。有研究显示,越是高龄,越倾向于采用致命的自杀办法。在内地,服用杀虫剂等农药的自杀者比例在农村很高,香港老年人则多选择服安眠药。在自杀者中,约有1/4的人曾有过自杀未遂经历。
自杀现象凸显出的社会问题
分析老年人自杀的原因,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翟德华认为:在中国,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以及精神、肉体痛苦,与家庭成员和邻里的急性人际关系冲突,生活中不幸事件,如家庭成员患病或死亡的影响,以及法制观念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是老年人自杀的主要原因。
陕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助理巡视员郭德全曾对该省7市13个县(区)的50例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典型案例做了详细的调研。在他调查的37起自杀案例中,大致有几类:因赡养纠纷,生活窘困而自杀:如西安市某研究所,有一对老年夫妇,因赡养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和不堪忍受儿子和儿媳的百般虐待,合抱吊死在一棵树上。临死前,老人含恨写了长达三千字的遗书,控诉不孝儿子和恶媳对他们的残酷折磨。因精神受冷落歧视,感到悲观而自杀:眉县有位老人,老伴病逝后,3个儿子便对他日渐冷落,老人形单影孤,寂寞难耐,觉得活在世上没意思,于1992年8月的一天上吊身亡。因久病不愈和缺乏应有照料而自杀:扶风县有一对老年夫妇,妻子患脑血栓瘫痪在炕上,老汉又患重感冒,月余不见病情好转。老汉托人叫4个儿子前来照料,却一连几天不见人影。两位老人伤心欲绝,双双服毒自杀在自家炕上。还有些因再婚受阻,感情受挫而自杀。
给老人多一点关爱
据预测,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增至1.7亿人,每年要增加400多万人,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增多,空巢家庭比例升高。目前,我国老年福利机构的床位严重短缺,只有100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快速增长的需要。
如何应对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减少老年人因孤独、贫困、抑郁等原因导致的自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的朱庆芳研究认为,各地实践证明,最贴近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养老模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最受欢迎,它是以日托护理服务和上门护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包括社区医疗站,使老人在家庭里就可获得社会化养老服务,既解决了家人观念和情感方面的障碍,也解决了贫困老人的费用拮据以及家庭资源缺少、无力侍候老人的问题,还解决了一大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在农村,可探索以村或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整合生育补贴制度、农村贫困救助、五保制度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资源为老年人服务。
“目前,社会上对老年人还有不少歧视。在思想认识方面,年轻人认为自己在养老年人,把老年人看成是种社会负担;在社会方面,对老年事业投入太少,尤其是对农村贫困老年人投入更少;在家庭小型化后,有的子女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强占老人住房、干涉老人再婚、啃老、闹分家、争遗产等。”朱庆芳说。她同时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从观念上消除老年歧视,实现代际之间的和谐;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加养老金的支付能力;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精神卫生服务问题亟待解决
为有效预防老年人的非正常死亡率,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提出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杀和相关心理问题的认识水平,促进地区和国家自杀预防机构的建立;制定并实施《建立中国国家预防自杀计划》,并对以下4类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限制自杀工具的方便易得,特别是剧毒农药;建立服务于高危人群的社会支持系统,改善精神卫生服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精神卫生服务;向群众提供健康教育,以改变群众对自杀的态度;制定与实施一个国家预防自杀计划,并对其效果进行监测。
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长期从事精神科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和自杀预防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费立鹏博士对此解释说,建立该计划的目的,在于团结社会一切力量来解决自杀这一重要问题。减少自杀和自杀未遂,减轻自杀给社会造成的创伤,这需要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心理承受力,加强社会各界的联系,从而直接造就更为健康的国民。他认为,我国对老年人自杀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如今政府要求每所大学都要有一个心理咨询中心。但截至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老年心理咨询机构。实际上,大学生的自杀率要低于老年人。而且,许多医务工作者对老年抑郁症的认知水平很低,亟待提高。但由于社会、家庭、医务人员不能及时识别抑郁症患者,从而导致患者错过、得不到及时救治、阻止而自杀。费立鹏呼吁全社会都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
预防老年自杀,增强老年人的内在素质也很重要。陕西老龄工作委员会郭德全认为,从调查分析来看,老年人内在素质不强的主要表现:一是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一些高龄老人,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心理素质弱化,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老化,缺乏进取,害怕孤寂,情感脆弱;有的重男轻女思想顽固,家长作风严重,处理家庭矛盾,一碗水端不平,厚此薄彼,致使矛盾激化等。因此,要重视做好“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的工作,强化老年人的内在素质,减少非正常死亡,仍是老年维权工作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张纯莉)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