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状态往往与躯体疾病互为因果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9-14 01:59:31
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疾病引起的自杀、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老年性痴呆和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危机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精神和神经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一类疾病。
目前,我国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已初具规模,一些地区已建成三级精神疾病防治管理网络,并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技术指导网络和治疗、康复系统。
人们的认知程度较低
卫生部的相关调查显示,目前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63.3%的人把精神病和神经病混为一谈。自我报告的抑郁症状的患有率偏低。由于抑郁症的病症常常被躯体的病痛和精神上的焦虑所掩盖,9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并及时就医。与抑郁症的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抑郁不仅是情绪问题
抑郁障碍和若干常见疾病的关系,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些研究表明,抑郁障碍容易罹患某些躯体疾病,例如心血管病;而某些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病,患抑郁障碍的比例远高于普通人群。有一种颇有吸引力的假说是:除了心理生理的交互作用外,两者可能具有部分相同的病因因素或危险因素。
因而,伴有抑郁障碍的躯体疾病患者如在治疗躯体病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不仅能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还能改善躯体疾病的预后和转归。若干伴有躯体疾病或其危险因素,如无明显症状的动脉硬化的抑郁障碍患者,常规抗抑郁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如果能同时针对躯体疾病的干预,如遵医嘱服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则可能起到增进疗效的作用。
精神分裂症需长期随访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多因素致病的疾病,经过系统的专业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控制病情的进展。按照现有的医疗水平,1/6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达到完全康复;2/3的患者可以达到病情基本稳定、恢复部分社会生活功能;1/6的患者虽经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控制病情,但总的趋势是病情不断恶化。
中国目前的精神卫生服务模式还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要。部分地区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从未得到过任何治疗,而得到治疗的患者往往局限于急性发作期,这是根本不够的,长期的随访、监护、心理社会康复更为关键。
(转载自《新民晚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