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超重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6-22 02:26:40
什么是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界定为异常或过量脂肪积累,可损害健康。
体重指数(BMI)是体重/身高的简便指数,通常用于在成年人群和个人中进行超重和肥胖分类。其定义为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kg/m2)。体重指数是最有用的人口水平超重和肥胖衡量标准,因为它对男女和各年龄的成人都一样。但是,应将其视为粗略的指导,因为可能不能表明不同个体中同样程度的肥胖。世界卫生组织把“超重”界定为体重指数等于或大于25,“肥胖”界定为体重指数等于或大于30。这些取舍点提供了个体评估的基准,但有证据表明人群的慢性病风险从体重指数21开始渐趋上升。2006年4月发布的新的世卫组织儿童生长标准包含婴儿和5岁以下幼儿的体重指数表。但是,衡量5至14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情况颇具挑战性,因为没有世界范围内运用的儿童期肥胖标准定义。世卫组织目前正在制定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国际生长参照基准。
超重和肥胖方面的实况
世卫组织最近的预测表明2005年全球情况如下:
●约16亿成人(年龄15+) 为超重;
●至少4亿成人为肥胖。
据世卫组织的进一步预测,到2015年将有约23亿成人为超重,7亿多成人为肥胖。在2005年,全球至少有2000万5岁以下儿童为超重。超重和肥胖曾经被视为仅在高收入国家存在的问题,但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中,现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肥胖和超重的起因是什么?
肥胖和超重的根本原因是摄入的卡路里与消耗的卡路里之间的能量不平衡。全球超重和肥胖上升可归咎于若干因素,包括:
●全球饮食改变,摄入更多的高脂、高糖、但缺少卫生素、矿物质及其它微量营养素的高能量食品;以及
●许多工作形式越来越需要常坐的性质、不断变化的交通方式和日益发展的城市化造成身体活动减少的趋势。
超重和肥胖的常见健康后果是什么?
超重和肥胖可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随着体重指数的上升,风险逐步加大。体重指数上升是诸如以下慢性病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
●心血管病(主要为心脏病和中风)− 这已经是世界上的头号死亡原因,每年造成1700万人死亡。
●糖尿病−已迅速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据世卫组织预测,糖尿病死亡人数在今后10年内将在世界范围内上升50%以上。
●肌肉骨骼疾患−尤其是骨关节炎。
●某些癌症(子宫内膜、乳腺和大肠)。
儿童期肥胖与成年期过早死亡和残疾的更高可能性相关联。
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现在正面临疾病的“双重负担”:
●在继续应对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同时,它们正在经历肥胖和超重等慢性病高危因素迅速增长的情况,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中。
●发现同一国家内、同一社区内以及甚至同一家庭内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情况并非不常见。
●这种双重负担的起因是产前、婴儿和幼儿营养缺乏,随后又食用高脂、高能量、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食品并缺少身体活动。
如何减轻超重和肥胖的负担?
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的慢性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预防的。
在个体水平上,人们可:
●达到能量平衡和健康的体重;
●限制来自总脂肪的能力摄入并从食用饱和脂肪改变为食用不饱和脂肪;
●增加水果和蔬菜以及豆类、全谷谷类和坚果的食用量;
●限制糖摄入;以及
●增加身体活动 多数日子至少进行30分钟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活动。控制体重可能需要更多的活动。
这些建议的实施需要持久的政治承诺以及公立和私立部门众多利益攸关者的合作。政府、国际伙伴、民间社会以及非政府组织和私立部门在形成健康的环境和使人们能够承担得起并方便地利用更健康的饮食选择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对穷人和儿童等社会上最脆弱的人群尤为重要,它们在食用的食物及生活的环境方面的选择很有限。食品工业为减少加工食品的脂肪、糖和盐含量、缩小每份的大小、推动引进创新、健康和富于营养的选择以及检查现有市场营销惯例而开展的行动可加速世界范围内的健康收益。
世卫组织预防超重和肥胖的战略
世界卫生大会在2004年通过的世卫组织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描述了支持采用健康饮食和定期身体活动所需的行动。该战略要求所有利益攸关者在全球、区域和地方级采取行动,其目的是导致显著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并减少其常见的高危因素,主要是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世卫组织关于饮食和身体活动的工作是慢性病和健康促进司的世卫组织整体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框架的一部分。该司的战略目标是:倡导健康促进以及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促进健康,尤其是贫穷和弱势群体的健康;减慢和逆转常见慢性病高危因素的不良趋势;以及预防过早死亡和避免主要慢性病造成的残疾。 营养促进健康和发展司的工作补充了这方面的工作。该司的战略目标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为全体人口,尤其是脆弱人群,促进健康饮食和改善营养状况。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为支持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部门间食品和营养政策与规划以便应对与营养相关的健康不良双重负担并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转载自“卫生部政务网站”)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