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道成为治疗现代社会精神疾病的良方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23 15:19:59
在成都一家外企工作的李治斌最近找到心理医生,说自己每天都将大量时间花在上网浏览信息和处理工作邮件上,但他总是觉得漏掉了信息,如果遇到网络堵塞和邮件无法打开等现象,更是感觉极不适应,甚至出现失眠、头痛、恶心反胃等症状。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师陈科说,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像李治斌这样患上现代社会精神疾病的人十分常见。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精神疾病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七情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人的精神状态反映和体现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而精神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可以说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因此,中医认为精神活动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调神养生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显得格外重要。
针对类似李治斌这样的个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教授郭兰婷开出了中药加养生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案。郭兰婷建议失眠和时感焦虑的都市白领,早晨醒来后不要急于下床,可以进行齿叩、咽津及活动颈腰等部位五分钟左右,然后再起床洗漱。长期坚持可舒缓压力,润喉固齿。
如果常感心烦气燥,郭教授建议多喝开水,适量服食补气养生的中药,如麦门冬、玉竹、百合、沙参等,不宜盲目进补,特别是阳热兴燥的鹿茸、肉桂、附子等。中医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和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对老年人和正在发育中的儿童,都不宜过分进补。患有皮肤病和哮喘的人忌食虾、蟹等海产品,胃寒的人忌食生冷食物等。
陈科说,芹菜、黑芝麻、荸荠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虽然不是中药,但也具有食补安神的奇妙作用。可以在平时做菜时加入或是巧妙搭配熬成药粥食用。如芝麻粥、菊花粥、荸荠粥等,不但美味可口,对体虚失眠、肺热咳嗽等都同样适用。当然,无论是中药还是养生,最重要的还是患者本身学会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豁达,面对微笑地工作和生活。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