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低龄留学生同居现象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9-02 05:10:48
休 闲 居 编 辑
北师大历史系教授、在莫斯科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张建华先生曾提出:小留学生低龄同居的现象在国外比较多,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国内留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注意;本报曾刊发的一篇报道《我不会让15岁的女儿去做小留学生》中也提到,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小留学生中,同居现象也比较多,由此产生的问题使家长担忧。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历来对有关“性”的问题退避三舍,但随着低龄留学生越来越多,低龄同居的问题已经摆在许多留学生和留学生家长面前,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本期我们先看看“男孩+女孩”在世界范围内是怎样一种现状。
在西方,男孩女孩交往中引发出来的问题对教师、父母、社会造成的困扰决不低于校园枪杀、吸毒、酗酒的影响,且其范围更加广泛,处理起来更加棘手。英国新闻协会主席曾对一位中国同事无可奈何地说,杀人、放火、吸毒、酗酒,法院管警察管,惟独男女学生交往过度,“少女妈妈”多没地方管。在美国、德国、法国以及其他许多发达国家也都如此。好在许多国家已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看看西方国家存在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或许对我们会有所启发。
美国老教授的一席话
10年前,年愈花甲的美国客座教授李约瑟面对中国学生深情地回忆道:至50年代,美国男男女女大多十分正统,谈恋爱、结婚、生孩子,都能严肃对待,认真负起责任。然而60年代以后,性解放刮遍北美,刮到欧洲,各种各样的弊端都滋生了出来,少男少女在这种大环境下严重受到摧残。他们的不负责任行为,对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希望这股风不要刮到中国!
华裔父母的担忧
周女士离异后,只身在英国留学两年,和一位会计师百年好合后,马上就把上小学的女儿接到了伦敦。原以为女儿到了父母身边再无牵挂,再无担忧,谁知孩子进了学校两口子再没有安生过。英国公立学校里,男孩女孩故事多,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一次学校老师为了防止少女怀孕,偷偷在牛奶中放了避孕药,家长发现后群起而攻之,纷纷和校方交涉,周女士也不得不一次一次地奔忙。这一事件在英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少女怀孕问题在英国十分严重。美国广播公司中文部主任伊丽莎白说,在中国男孩女孩交朋友有社会压力;而在英国要是哪个男孩女孩没有异性朋友,反而会有来自周围的压力。有一次她去采访一群正在玩耍的少女妈妈,一圈问下来,最小的才11岁。这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可惜至今无好转迹象。
“报刊把孩子们引向何处?!”
马教授当年在西柏林进修时,常常穿越柏林墙到友好国度休假。一次在朋友家闲聊,他赞扬这个国家的少年犯罪率是欧洲最低的。谁知话音未落,主人就拿过一叠报纸说,“你看看这些报纸把孩子们引向了何处?”马教授读后发现,这些报刊,特别是青年报刊,不是用健康的教育方式引导青少年对性有科学的认识,处理好男生女生关系,而是连篇累牍地介绍许多具体情节。女主人气愤地说:“这是把男孩女孩引向互相犯罪。”
难题向世界蔓延
“男孩+女孩”正在蔓延成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正如俄罗斯专家所说,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堪称“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问题”。俄每年有4万多新生儿的母亲是15~17岁的少女,有60%的少男少女17岁以前就偷吃了禁果,堕胎少女的人数年年增加,1996年达25万以上。法国1999年共有1万宗少女怀孕案,堕胎的6700人次,急坏了法国的校长们。2000年2月初,法国学校决定向有需要的女学生免费派发事后避孕丸,引起沸沸扬扬的一片争议。报刊则呼吁,法国应教育青少年正常交往,还应该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少女怀孕问题。过去4年来,美国40多个州的初中和高中都通过各种课程,教育学生加强对婚姻生活的理解。一些课程还劝说男孩女孩采取谨慎态度,正确对待生活。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为了抵挡这股潮流,父母中有一人在家看子女,掌握孩子的方方面面。亚洲也在攻克这一难题,早在1992年台湾院校就发起了“性教育”活动,据称做些工作还是比不做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至今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芬兰就是一个明证。
芬兰的成功经验
从60年代开始,芬兰政府和教育部就实施计划,教育少男少女建立正确的友情,并从性保健的角度对男孩女孩开展性教育。70年代芬兰性教育进入了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连幼儿也有正面性教育图书,还建立了青少年咨询电话、儿童保护机构等等,随时为青少年提供帮助。在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上,芬兰性教育作为成功的经验受到推崇。1975年至1994年,15~19岁的芬兰女孩千人坠胎率从21.2下降到9,性病也大幅度降低,全民整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芬兰的经验说明,只有用疏导的方法去教育青少年才是一条正确的路子,可见正确的教育方法,剥去“男孩+女孩”的神秘色彩,还孩子们一个正常的、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有利于他们的生活和事业。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