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多发脓疱疮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1-29 10:23:35
休 闲 居 编 辑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被妈妈领进了北京市儿童医院皮肤科诊室,皮肤科马琳主任注意到他的一只手不时地去抓鼻孔下一块花生米大小的黄色痂皮。男孩的妈妈告诉她:“前天他鼻孔下的皮肤起了一个米粒大小的红点,昨天明显变大了,让他抓破之后就结了痂。今天我发现他右耳下也起了同样的红点。”刘主任仔细看了小男孩面部的皮疹,又检查了他面部其他部位以及双手背、前臂等处,然后说:“你儿子得的是脓疱疮,夏季小孩容易得这种皮肤病。”
脓疱疮易传染
夏天,是脓疱疮多发的季节,尤其是夏末秋初(7月—9月)。
脓疱疮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病人很容易通过搔抓感染部位将感染散播给自身或其他人,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常可导致小流行;其次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污染物,如梳子、刷子、玩具或图书等被感染。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主要见于儿童,以1—5岁为高发年龄。
脓疱疮不易看到脓疱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又名脓疱病、接触传染性脓疱疮,俗称“黄水疮”。临床上常分为大疱型脓疱疮和非大疱型脓疱疮两型。
大疱型脓疱疮最常见于新生儿,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初起为散在水疱,在1—2日内迅速增大到直径2cm以上的浅表性大疱,疱液开始为淡黄色,清亮,约经1日后,疱液变混浊。由于疱壁薄而松弛,脓疱常很快破溃,通常见到的皮损多为疱破后遗留的表浅糜烂面,糜烂面干燥后形成淡黄色脓痂。此病多数无全身症状,少数可出现乏力、发热、腹泻等全身症状。新生儿可并发金葡败血症、肺炎或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非大疱型脓疱疮包括原发的传染性脓疱疮和继发的脓痂型脓疱疮,是脓疱疮最常见的一型,约占70%,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感染。典型临床表现开始为局部出现一个2—4mm的红斑,红斑迅速发展形成一个小水疱或脓疮,疱壁很薄,极易破溃,其渗液干燥后而形成典型的蜜黄色痂覆盖在浅表糜烂的表面,疱壁已经破裂,因此看不见脓疱。常继发瘙痒性皮肤病,如丘疹样荨麻疹、湿疹等。
如何防治脓疱疮
在谈到脓疱疮的防治时,刘主任说,对于无并发症的轻至中度局限性皮损,局部外用治疗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较传统一些的外用药有龙胆紫、新霉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局部外用药前应先清洁局部皮损,去痂挑疱。清洁液常用1%—3%硼酸溶液,1:2000黄连素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等。对于皮损广泛及有合并症的患者,必需应用抗生素。
预防脓疱疮主要是注意皮肤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皮肤损伤;发现患者及时隔离,尤其在托幼机构,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要煮沸消毒。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