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增生性关节炎是如何辨证论治的?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1-16 00:01:51
中医把增生性关节炎分为以下三型:
(1)风湿寒痹休 闲 居 编 辑
主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的重着感,或患处表现为肿胀感,关节活动不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或见濡数。
主证分析:风湿寒常夹杂致病,临床症状常兼具其特性,如酸楚疼痛,痛如刀割,关节重着感及肿胀等。寒为阴邪,其性收引,湿为阴邪,其性粘腻,寒湿致病,易阻遏阳气,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利,故出现疼痛,且痛呈酸楚及重着;寒湿停留于关节,聚而为湿痰,故有关节肿胀。遇热遇暖后寒湿略散,气血流通故痛可减,寒湿合邪多侵犯腰及下肢,故可见腰痛,双膝、髋关节等部位的疼痛。
治法:散寒逐湿,温经通脉。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2g,独活12g,桂枝9g,秦艽9g,当归9g,川芎9g,木香9g,乳香9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祛风邪而散寒湿,当归、川芎、木香、乳香理气养血活血而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脉之功效,且温而不燥,通而不伤。寒邪偏盛者,加麻黄9g,川乌6g,草乌6g,细辛3g;湿邪偏盛者加防己12g,萆9g,苍术1 2g,生薏苡仁30g,泽泻12g,蚕沙6g;痛在下肢加牛膝15g,木瓜12g,续断18g。
(2)瘀血闭阻
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亦可出现固定的腰背疼痛,或双膝关节疼痛,行路困难,双下肢或见麻木不仁,遇寒遇冷时上症加重,舌质暗紫,苔白或干,脉细涩。
主证分析:久病体虚、感受外邪日久,经脉气血长期不得通畅,产生瘀血,阻滞关节,痹阻筋脉,故关节刺痛,痛处固定;瘀血为有形之邪,故可见局部僵硬感;遇寒则血瘀更加凝固,故痛剧;血瘀经脉,新血不生,经脉失养,则下肢麻木;舌质暗紫脉涩均为瘀血所致。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五灵脂9g,地龙15g,川芎9g,没药9g,香附9g,羌活9g,秦艽12g,牛膝18g,甘草6g。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五灵脂、地龙祛瘀通络;川芎、没药、香附理气活血止痛,羌活、秦艽祛风除湿,牛膝强壮筋骨、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合方而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若见痹痛较剧,疼痛时间较长者可加全蝎5g,蜈蚣3条,蜂房6g,僵蚕9g,活血化瘀,搜邪通络;兼见腰膝酸软无力可加杜仲18g,川续断18g,壮腰健肾。
(3)肝肾不足
主证:腰膝酸软,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肉萎缩,肢体麻木,遇劳加重,且反复发作,可伴面白无华,形寒肢冷,或头晕耳鸣,筋脉拘急,舌质淡苔白,或舌质红苔薄,脉沉弱或沉数。
主证分析: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主筋。患病日久,气血衰少,肝肾不足,关节筋脉失养,则出现腰膝酸软;肾主骨生髓,肾阴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关节,故可见骨节疼痛;筋脉失养,可造成筋肉萎缩,肢体麻木;邪气久留,阻碍关节活动故有关节屈伸不利;肾阴不足,髓海空虚,则头晕耳鸣;长期肝肾之阴不足,则阳无以化生,出现肾阳不足之证,可见面白无华,形寒肢冷,劳则耗气伤阴,故见遇劳加重,反复发作。偏肝肾不足可见红舌和沉数脉;肾阳不足则可见淡红舌沉弱脉。
治法:滋养肝肾,舒筋活络。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
熟地12g,茯苓15g,山药15g,山茱萸12g,丹皮9g,泽泻9g,当归12g,白芍12g,桑寄生12 g,杜仲12g,补骨脂15g,鸡血藤15g。
方解:用六味地黄汤滋养肝肾之阴,当归、白芍益血养肝,寄生、杜仲强壮筋骨,补骨脂温补肾阳,以求阳中求阴,鸡血藤养血通络。偏肾阳虚者,可用金匮肾气汤,或上方加淫羊藿 18g,金毛狗脊15g,巴戟天12g,桂心9g等,以温补肾阳、强壮筋骨。全方具有滋养肝肾、温肾助阳、舒肝活络之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