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易发心、脑、肾并发症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20 01:14:26
原发性高血压亦称高血压病,是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以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5%,主要是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所致,血容量与心排出量增加则是次要因素。
高血压病是一种危害很大的慢性疾病,它有特殊的发病特点。但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控制病情和延长寿命有很大意义。这种病常表现以下特点:休 闲 居 编 辑
(1)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被发现,易被漏诊。很多高血压病患者早期无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偶然发现血压升高。也有部分病人,仅表现轻微的头痛、头胀、头晕或颈部发胀等症状,如果门诊医生稍不注意,极易漏诊。
(2)心脑肾损害为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病人如不能很好地治疗,常引起心、脑、肾损害。心脏早期损害表现可有心室肥厚,晚期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征象,如合并冠心病常有心绞痛发作。肾脏早期损害可有蛋白尿,少量红细胞和管型,晚期进一步发展为氮质血症及尿毒症、贫血、浮肿、酸中毒等一系列症状。高血压常见神经系统并发症是脑梗塞和脑出血,死亡率很高。
(3)病情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致。有些轻型高血压,虽有左心室肥厚或其他器官损害的改变,但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同正常人一样。此外,脑血管意外,心衰,肾衰并不都见于重症高血压,有些轻型高血压也会发生,因此,高血压病的预后并不单纯取决于血压值的高低和一般自觉症状的程度,而应把血压的高低和靶器官损伤的程度,统一考虑,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4)患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自然平均生存年限为20年,前15年常无明显并发症。由于高血压病患者起病年龄不同,对预后的影响差别很大。高龄起病对预后影响小,患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5)需长期合理治疗。由于高血压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治疗尚无最佳方案,必须坚持个体化原则,长期甚至终生合理治疗,对延长寿命,改善预后有很大意义。
高血压病的早期,仅有全身小动脉痉挛,而血管壁尚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因此及时治疗高血压病完全可以治愈或被控制。若血压持续增高多年不降,动脉壁由于长期缺氧、营养不良,动脉内膜通透性增高,内膜及中层被血浆蛋白渗出,渗入管壁的血浆蛋白逐渐凝固发生透明样变,血管壁因透明变性而发生硬化。硬化的小动脉管壁日渐增厚而失去弹性,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持续性升高。
小动脉硬化病变常见于肾、脾、脑、肝、心、胰、肾上腺、甲状腺、横纹肌以及视网膜等器官组织中,各脏器血管病变程度不大一样,通常以心、脑、肾等处的病变最为严重,故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是高血压病晚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1)脑出血 脑内小动脉的肌层和外膜均不发达,管壁薄弱,发生硬化的脑内小动脉若再伴有痉挛,便易发生渗血或破裂性出血(即脑出血)。脑出血是晚期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部位多在内囊和基底节附近,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失语等。
(2)心力衰竭 心脏(主要是左心室)因克服全身小动脉硬化所造成的外周阻力增大而加强工作,于是发生心肌代偿性肥大。左心室肌壁逐渐肥厚,心腔也显著扩张,心脏重量增加,当代偿机能不足时,便成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收缩力严重减弱而引起心力衰竭。由于高血压病患者常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负担加重的心脏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因而更易发生心力衰竭。
(3)肾功能不全 由于肾入球小动脉的硬化,使大量肾单位(即肾小球和肾小管),因慢性缺血而发生萎缩,并继以纤维组织增生(这种病变称为高血压性肾硬化)。残存的肾单位则发生代偿性肥大,扩张。在肾硬化时,患者尿中可出现较多蛋白和较多的红细胞。在疾病的晚期,由于大量肾单位遭到破坏,以致肾脏排泄功能障碍,体内代谢终末产物,如非蛋白氮等,不能全部排出而在体内潴留,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也发生紊乱,造成自体中毒,出现尿毒症。
总之,高血压病晚期并发症都是很严重的,这要求我们认真做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对慢性高血压病人,应提高警惕,除平时注意观察血压的波动外,还应经常检查心、脑、肾的功能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