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颈椎病手术的效果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29 10:59:37
颈椎病手术后的效果如何,是通过患者主诉和症状的改变、阳性体征的消失等情况来判定和评价的。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疗效类型: (1)无反应型。手术后有些缸状轻微改善,患者常主诉肢体有松快感,但无感觉和运动方面的改善,多数症状和体征没有变化。术后3—6个月仍无改善迹象,则有可能神经组织已变性,恢复较为因难。 (2)缓慢反应型。术后1周内可有一些症状改善,以后较长一段时间仅稍有进步。患者某些功能有好转,但不明显,超过3—6个月不再有进步。此型预后较差。 (3)一过性反应型。手术后数日症状明显减轻,并有部分功能改善,但1周后突然停止,或已缓解的症状又复原,回到术前状况。这表明减压有效,但由于神经组织已有变性而不能恢复。此型预后也欠佳。 (4)即刻反应型。术后数日,患者即可感到肢体松快,躯体束胸感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关节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而且这些现象继续发展。这表明致压因素解除后,脊髓血液供应恢复,脊髓变性不严重且有恢复可能。此型预后良好。 (5)延迟反应型。少数患者术后短期内无明显改善,但在术后1—2个月症状缓慢改善,并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一情况多见于病程较长的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可能是减压后局部血运恢复较慢,或是局部骨性融合后致压物逐渐吸收所造成的,即表示神经组织尚未变性,有恢复可能。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评定,还可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40分)法”进行。具体评分如下:①上肢功能(左、右分别评定,每侧8分,共16分):无使用功能,0分,勉强捏食品进餐,不能系扣、写字,2分,能持勺进餐,勉强系扣,写字扭曲,4分,能持筷子进餐,能系扣,但不灵活,6分,基本正常,8分;②下肢功能(左、右不分,共12分):不能端坐、站立,0分,能端坐,但不能站立,2分,能站立,但不能行走,4分,拄双拐或由人费力搀扶勉强行走,6分,拄单拐或扶梯上、下楼行走,8分,能独立行走,跛行步态,10分,基本正常,12分;③括约肌功能(共6分):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0分,大、小便困难或其它障碍,3分,基本正常,6分;④四肢感觉(上、下肢分别评定,共4分):有麻、木、痛、紧、沉等异常感觉或痛觉减退,0分,基本正常,2分;⑤束带感觉(指躯于部,共2分):有紧束感觉,0分,基本正常,2分。一级肢体残疾:完全不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0—10分;二级肢体残疾:基本不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11—20分;三级肢体残疾:能够部分实现日常生活活动,21—30分;四级肢体残疾:基本能实现日常生活活动,30—40分。治疗前、后分别评分,以计算出改善率。改善率=改善分/损失分×100%(改善分=术后分-术前分,损失分=40-术前分)。 但是,手术疗效并不是手术操作单方面因素所决定的,而是与诊断、手术部位选择、手术的范围、患者年龄、病程长短、病变的范围、是否外伤所致、有否椎管狭窄、骨刺是否吸收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般年龄越大,相对恢复较差;病程较长的恢复欠佳,尤其是脊髓型,病程超过2年则易影响恢复;单个椎间盘病变较两个椎间盘病变易恢复;椎管狭窄大于50%的预后较差。因此,评价颈椎病手术成功与否,要从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