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1-12 15:16:58
粟粒性肺结核是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结核菌的血型播散可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
(一)原发性结核的进展
细菌可从肺部原发病灶、但一般是从纵隔淋巴结进入淋巴血循环引起血型播散。细菌从费原发灶进入肺动脉,可播散到血管分布区域,造成局部血型播散。如侵入肺静脉,则可通过大循环播散到全身多数器官如骨、肾、肝、脾、脑、生殖器、皮肤等。纵隔淋巴结结核的细菌经过胸导管、锁骨下静脉进入血循环,可能回到右心房引起肺部的粟粒性结核;或进入大循环,而引起周身血型播散。细菌血型播散的后果,决定于人体抵抗力的强若、进入血管细菌的多寡、播散到次数以及播散到快慢等。如进入血管的细菌量很少,人体抵抗力又强,则往往不至引起明显的疾病,但可潜伏存在,产生肺尖部极少数的纤维钙化灶,或在脾、肝、肾等器官产生同样的病灶。急性弥散性粟粒性结核是细菌一次或反复多次进入血循环的结果。如果人体抵抗力有一定程度的削弱,同时有少量细菌不规则的进入血循环,则形成亚急性或慢性血型播散性结核。
(二)结核菌从身体某个器官进入血循环造成粟粒性结核。
急性粟粒性结核病灶在全肺中呈均匀弥漫的播散。X线上每个病灶非常细小,如针尖或粟粒一般。最初肺泡内有渗出性炎症,继而形成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结核结节;部分转为干酪样坏死,形成不规则组织破坏,或形成支气管肺炎。粟粒性肺结核在愈合过程中常因细支气管部分阻塞、肺泡破坏而形成肺大泡。这些肺大泡能逐渐自行消失,但亦可破裂形成纵隔气肿或自发性气胸。肺大泡多见于儿童粟粒性肺结核。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往往发病剧烈,有寒战、虚弱、头痛、昏睡;但也可能发病迟缓,有数天的乏力,精神不振,然后有迟张型高热达39-40摄氏度、盗汗等。在X线上基本无明显发现,或有弥散性网织状
改变。以后,X线上可见两肺均匀、细小弥散的颗粒状病灶,接近肺门略为浓密,肺周围较为淡薄;颗粒的形状和大小都是一致的。在慢性过程中,颗粒状病灶逐渐明显而突出,分界清楚;多数颗粒融合,产生不规则的组织破坏,病灶呈不规则形态,X线上有时可见不规则透光区。此时痰液中容易找到结核菌。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