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图谱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4-14 16:08:23
【药
名】:姜黄
【拼 音】:JIANGHUANG休 闲 居 编 辑
【英文名】:Turmeric
【来 源】:为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
【功 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主
治】: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癥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①
《唐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② 《日华子本草》: "治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③《本草图经》:"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④《纲目》:"治风痹臂痛。"⑤《本草正》:"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⑥《本草述》:"治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⑦《医林纂要》:"治四肢之风寒湿痹。"⑧《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用于黄疸,胸满痞闷疼痛。又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外用于脓肿创伤。"
【性味归经】:辛苦,温。①《唐本草》:"味辛苦,大寒,无毒。"②《本草拾遗》:
"味辛,温,无毒。"③李杲:"味苦甘辛,大寒,无毒。"④《东医宝鉴》:
"性热,味辛苦,无毒。"
入脾、肝经。①《纲目》:"入心、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厥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l~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血虚而无气滞血瘀者忌服。《本草经疏》:"凡病因血虚臂痛,血虚腹痛,而非瘀血凝滞、气壅上逆作胀者,切勿误用。误则愈伤血分,令病转剧。"
【别
名】:宝鼎香(《纲目》)、黄姜(《生草药性备要》)
【处方名】:姜黄、片姜黄、色姜黄
【商品名】:姜黄:又名色姜黄、广姜黄。为植物姜黄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
蝉肚姜黄:为植物姜黄的主根茎。呈卵圆形或长圆形,表面鲜黄色,多皱缩,有环节,形状如蝉,故名蝉肚姜黄。
长条姜黄:为植物姜黄的侧生根。呈圆柱形或略扁,稍有弯曲,呈长条形,故名长条姜黄。
片姜黄:又名片子姜黄。为植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
以上以体形长圆、质坚实、断面橙黄色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姜黄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陕西、江西、台湾等地。药材姜黄主产四川、福建等地。片姜黄主产浙江。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冬采挖,洗净,煮熟至透心为度,晒干,撞去外皮,再晒干。浙江地区将郁金根茎在鲜时切片晒干,名"片姜黄"。
【拉丁名】:药材 Rhizoma Curcumae Longae原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 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
【炮制方法】:姜黄: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捞起,润透后切片,晾干。片姜黄:拣去杂质及残留须根,刷洗泥屑,晾干。
【考 证】:出自《唐本草》:"姜黄,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入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与郁金同尔。西戎人谓之蒁药。其味辛少苦多,与郁金同,惟花生异耳。"①《本草纲目拾遗》:"姜黄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一如蘘荷。根节坚硬,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终是难得。西番亦有来者,与郁金、蒁药相似,如苏敬所附,即是蒁药而非姜黄,苏不能分别二物也。又蒁味苦温,主恶气疰忤心痛,血气结积。苏云姜黄是蒁,又云郁金是烟蒁。夫如此,则三物无别,递相连名,总称为蒁,功状则合不殊。今蒁味苦色青;姜黄味辛,温,无毒,色黄,主破血下气,温不寒;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三物不同,所用各别。"
②《本草图经》:"姜黄,能生花,花在根际,一如蘘荷。……谨案郁金、姜黄、蒁药,三物相近,苏恭不细辨,所说乃如一物。……
都下近年多种姜,往往有姜黄生卖,乃是老姜,市人买生啖之,云治气为最,医家治气药大方中,亦时用之。"③《本草蒙筌》:"郁金、姜黄两药,实不同种。郁金味苦寒,色赤,类蝉肚圆尖;姜黄味辛温,色黄,似姜瓜圆大。"④《纲目》:"姜黄,近时以扁如干姜形者为片子姜黄,圆如蝉腹形者为蝉肚郁金,并可浸水染色,蒁形虽似郁金,面色不黄也。"
【生药材鉴定】:①姜黄:为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卵圆形或纺锤形,形似姜而分叉少,长
2.5~5.5厘米,直径10~20毫米。表面深黄棕色,常带黄色粉末,多皱缩,并具有明显的环状节及须根残痕。质坚实而重,难折断,断面棕黄色或黄色,角质状或蜡样光泽,近外围有一黄色的环纹,中部常有黄色的筋脉小点。微有香气,味苦辛。咀嚼时唾液染黄色。以圆柱形、外皮有皱纹、断面棕黄色、质坚实者为佳。②片姜黄(《临症指南》)
,又名:片子姜黄(《纲目》)。为植物郁金根茎的干燥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一,长
3~6厘米,宽 1.5~3厘米,厚3毫米左右。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切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
l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散在。质坚实,粉质,有筋脉。有姜香气,味苦而辛凉。
以片大、色黄白、质坚实、起粉者为佳。【显微鉴定】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薄壁性木栓细胞,常发生在皮层部分,其外有时尚有皮层细胞及表皮存在。皮层中散有少数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外韧型,散有少数叶迹维管束;内皮质明显。中柱维管束外韧型,散在,少数导管旁伴有微木化的纤维。本品薄壁细胞充满黄色糊化淀粉粒团块;薄壁组织中有油细胞散在,含深黄色油状物。粉末:姜黄色。①含糊化淀粉粒薄壁细胞类圆形、多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表面不平坦,遇水合氯醛液(不加热)细胞逐渐膨大,直径96-148μm,壁清晰可见,糊化淀粉渐溶化,有时隐约可见未糊化的长圆形淀粉粒。②油细胞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88μm,壁薄,胞腔内充满绿黄色油状物。③梯纹、螺纹及网纹导管,完整者直径16-82μm,有的螺纹导管为复螺状增厚。水装置观察导管显深黄色,遇水合氯醛液黄色消失。④草酸钙方晶直径约5μm,长至10μm。此外,尚可见黄色或深黄色鳞叶上的单细胞非腺毛。
【中药化学成分】:姜黄含挥发油4.5%、6%。挥发油中含姜黄酮(Turmerone)58%、姜油烯(Zingerene)25
%、水芹烯(Phellandrene)1%、1,8-桉叶素(Cineole)l%、香桧烯(Sabinene)0.6%、龙脑(Borneol)0.5%、去氢姜黄酮等。还含姜黄素(Curcumin)0.3%、1.1%、4.8%及阿拉伯糖
1.1%、果糖12%、葡萄糖28%、脂肪油、淀粉、草酸盐等。
根茎含姜黄素(curcumin) 0.3-1%,又谓2.48%。并含去甲氧基姜黄素(mon-odesmethoxycurcumin,p-
hydroxycinnamoyl-feru-loylmethane) 及去二甲氧基姜黄素[bis-(p-hydroxycin-
namoyl)methane],含量分别为4.18%,3.76%。根茎尚含挥发油约4.05%,又谓可达6%,油含有倍半萜约58%,姜烯(zingiberene)约
25%,桉油精约1%,d-α-水芹烯(d-α-phellandrene)约1%,d-桧烯(d-sabinene)约0.6%,龙脑约0.5%。另含姜黄酮(turmerone)、ar-姜黄酮(ar-turmerone)等。姜黄的挥发油和色素可因产地、采集时间而差异很大,研究认为12有至次年1月含量最高。
【中药化学鉴定】:(1)粉末滴加浓硫酸与醇等量混合液,产生红色。(含姜黄素的细胞都有此反应)(2)粉末少许,加醇、乙醚或氯仿数ml,混合成糊状,倾于滤纸上,待干,除去粉末,滤纸被染成黄色;加热硼酸饱和液于滤纸上则现橙红色;如再加氨液,则变成绿蓝或蓝黑色。(姜黄素特殊反应)(3)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的甲醇提取液点于硅胶G薄板上,对照品为姜黄素、去二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以正丁醇-20%氨水-无水乙醇(30:3:1)展开,可见光下观察,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的斑点。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