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中的误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1-20 19:18:08
1.认为糖尿病可以一次性治愈不少媒体广告宣传运用祖传秘方可一次性把糖尿病根治,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对于这种疾病只能采用加强自我监测及调节饮食、合理运动、药物治疗等各种方法控制病情,并防止可能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想要一次性治愈者是不可能的。如果相信此类不负责任的广告,不仅损失钱财,还可能适得其反,延误了治疗。
2.认为注射胰岛素会导致长期依赖现代医学观点认为,当血糖过高时,胰岛β细胞就不会分泌胰岛素,可以考虑注射胰岛素,让血糖逐步降低,使β细胞功能得到恢复。待病情稳定后,可以停用胰岛素,这不会产生依赖。目前主张采取少量胰岛素与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休 闲 居 编 辑
3.老年糖尿病人认为查查尿糖就可以了老年人应该对尿糖、血糖同步监测,才能正确反映体内血糖水平。由于老年人肾脏老化,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的糖量减少,所以即使是尿糖阴性,血糖也可能达200~300毫克/分升左右。另外,当低血糖出现时,尿糖也测不出来。所以老年人要定期去医院检测血糖。
4.控制饮食等于饥饿疗法控制糖尿病的第一步是饮食疗法,但并非要病人尽量不吃或少吃。正确的营养饮食治疗应协调三大物质比例,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质15%~25%,脂肪30%~35%。饮食应以优质蛋白质即动物蛋白(牛奶、鸡蛋、瘦肉)和粗纤维食物(蔬菜)为主。水果并非都不能吃,除了哈密瓜、香蕉等含糖分高的水果外,其它一些含糖量少、水分多的水果,如苹果、杏子、不太甜的西瓜、橙子都可以适当食用。
5.糖尿病人不宜多活动由于这个认识误区,不少糖尿病人一旦得病,什么运动也不敢做了。运动是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环节,适量而定期的运动能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况,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能减轻患者服药的剂量。比如每日慢步行走1~2小时,每日可减少1~2颗降糖药。适合糖尿病人的运动方法有慢步走、保健操、老年迪斯科等,也可适当干些家务。此外,运动最好能持之以恒,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劳累。
6.不进餐不服药 糖尿病人常认为吃饭后血糖升高,才需要服药,如果不吃饭则不需服降糖药。这种认识误区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不进餐不服药有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
正确的作法是当病人很少进餐或不进餐时,不应按平时的剂量服用口服降糖药,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来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不能随便停药。但食量正常的患者,进餐后应按时服药。有些病人去医院检查血糖时,因早餐未按时服用降糖药,结果检查餐后血糖发现很高。而医生复查血糖就是为了了解病人目前的服药方案能否良好控制血糖。如果不按规定服药,测出来的血糖值就丧失了真正的意义,医生就无法判断目前的治疗方案合不合理,甚至还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复查血糖当天也应按时服药。
7.服药时间无讲究由于糖尿病的特殊性,其服药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只有严格按照医嘱来进行服药才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这也是有些糖尿病人在长期服药时依然不能控制病情的原因之一。例如服用优降糖时,有些病人喜欢在吃饭时服用,而正确的作法是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才能有效。这是因为优降糖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作用的。一般口服优降糖后需要一小时左右才能进入血液中发挥降糖作用,而进餐后半小时血糖已经开始明显升高,因此优降糖(包括其他磺脲类降糖药)应在餐前斗小时左右服药。同样,双胍类及拜糖平也应注意服药时间,否则亦难以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双胍类药物应在进餐时或进餐后立即服和,拜糖平则应在进餐后即刻服用。
8.糖尿病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是成瘾药物成瘾这个名词对于人们来说不再是陌生的字眼,一旦患上糖尿病也主意味着要与药物打一辈子交道。人们往往担心的是药物的成瘾性,其实真正严重的副作用不是成瘾,而是低血糖。一般来说,磺脲类会引起低血糖,而双胍类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会或很少引起低血糖。低血糖常见的症状有:轻微低血糖时仅有明显饥饿感、轻微出法;低血糖较严惩时则有心跳、手抖、大汗、面色发白或转青、头昏甚至昏迷。
那么,如何防治低血糖呢?首先,服药应与进餐配合。其次,当发生低血糖时应及时自行处理。一般来说,轻微低血糖时可进食几块饼干、面包片或少量等,但不宜吃甜食。如出现严重低血糖甚至头昏时,应及时进食甜食(糖果、糖水等)以迅速升高血糖,以免发生低血糖症状轻微时,应先检测指尖血糖,因为前面所提到的症状不一定都是低血糖引起。当然,口服降糖药还可引起其他一些副作用,如肝肾损害、过敏、胃肠道不舒服等,临床上较少见,应定期检查。
9.血糖、尿糖就能确诊糖尿病诊断糖尿病最客观的指标是检查体内胰岛释放功能,看哪一时间段有了问题。依据检查结果,来判断糖尿病轻重,制定治疗计划,预测愈后,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只检查血糖是无法进行有效治疗的,更谈不上控制。有些病人用尿糖多少做为调整使用胰岛素剂量的依据是十分危险的,毫无医学根据。患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要正确检查、诊断、及早防治合并症,有效地恢复自身胰岛功能,相信是能够使糖尿病患者恢复正常的。
10.饿肚子才能治好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大多不敢吃饱,否则就会导致病情加重,真的需要这种“饥饿疗法”吗?糖尿病病人是全身各脏腑器官都处于营养缺乏状态,主要表现为全身无力,双下肢更为明显。这些临床症状反应了内脏功能低下,得不到应有的营养供给,究其原因主要是饮食后的营养物质没有被吸收利用(主要是糖等营养物质),加上人为地控制饮食或节食,导致人体五脏得不到充分营养。这样一来,不但糖尿病本身不可能好转,就连其他内脏如心、肝、肾等重要生命脏器也会因营养不足而产生病变。在临床中有些糖尿病合并症是糖尿病本身所致,但常见的多是人为控制饮食引起或加重了并发症。尤其是肥胖型糖尿病病人更应注意不要节食。因为人的生命需要充足的营养,这已被古今中外医学专家所证实。正常的饮食应该是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糖尿病病人除忌食糖外,一般白面可适量食用,多食小米面制品,菜、蛋、奶、肉、鸡肉最佳、排骨汤等均可食用。如肾脏功能较差,应少食豆制品,患有胃炎的人最好少用荞麦制品,水果以早晨、中午食用为好。不宜食用花生米(易加重脂肪肝)、辣椒、白酒等刺激性食物。
11.治疗糖尿病不必重视胰岛及受体功能糖尿病,一般认为血糖高,尿糖有“+”就可以确诊,服一些降糖药就可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多数患者随病史的延长而病情渐渐加重,详细辨证,降糖乃治标之法,糖尿病主要的高血糖其实是体内胰岛素功能低下所致,其根本形成原因是化学降糖药与节食所致胰岛功能低下。诊断和治愈糖尿病标准应当是恢复胰岛功能,这也是世界医学家主攻的课题。Ⅱ型糖尿病多发生高血脂、脂肪肝,有一定的遗传性,这是因为胰岛素与受体不能很好结合所致,如果检查一下胰岛素就可以看出。Ⅱ型糖尿病初发病多为肥胖,尤以腹部为突出,在不吃任何化学药的情况下,胰岛素的量是正常的,但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却减少,这样一来,尽管有足量胰岛素,由于胰岛素受体结合率下降,不能很好结合,血糖也就不会被体内脏器利用而形成高血糖———糖尿病。影响受体与胰岛素结合的主要原因是脂肪代谢紊乱所致,解决的方法是降脂,调节脂代谢紊乱,而不是靠节食、服降糖药,更不能偏食。中药胰岛生就是根据上述理论,经临床反复验证而研制的,在运用中医疏肝调气法的基础上,重点调整其脂肪代谢提高受体结合率,血糖被吸收利用,高血糖也就自然下降正常。反之降糖、节食只会使胰岛受体结合减少,甚者降低胰岛素量,凡此节食降糖方法,不可能使糖尿病及合并症有任何好转,更不可能治愈糖尿病,一般有几年病史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节食,降糖治疗,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