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疏肝解郁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5-27 11:17:03
一、定义
疏肝解郁法属于和解法的一种治法。疏肝解郁也称为疏肝理气,又称疏肝。运用具有疏泄、和解作用的药物或方剂以疏散肝气郁结的治疗方法,称为疏肝解郁法。休 闲 居 编 辑
二、作用
疏肝解郁法具有分消走泄,调理气血,调和肝脾,疏导经络,理气宽中,开达气机升降出入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疏肝解郁法一般有抗菌、解热、消炎、中和毒素、利胆、保肝、调整胃肠功能、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系统、调节体液、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抗抑郁、镇静、镇痛、解痉等作用。
三、适应证
可用于乙肝见有肝气郁结表现者。证见两胁胀痛,或流窜作痛,情志不遂时尤甚,暖气频频,泛酸呕吐,或呕出黄苦水,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少腹隐痛,大便溏泄,便后不爽,不思饮食,或胁下有症瘤痞积,聚散无常,或流窜不定,脉弦等。
若患病后情绪不佳,郁郁寡欢,自然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的表现。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则胁肋胀痛。无形之气聚散无常,所以流
窜作痛。肝气犯胃,脾胃壅滞,则暖气纳少,脘痞腹胀。肝郁气滞,胸阳郁而不得宣泄,所以有胸闷太息,心烦易怒。气机郁滞,日久化火,所以见大便干结、小便黄等郁热伤津的表现。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症也是肝郁化火的表现。
肝气郁结证候在乙肝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因为在乙肝病变过程中,湿热熏蒸,或痰瘀交结,或情志不遂,尤其是患者患病后情绪不良等因素,均可使气机不畅,经络受阻,出现肝气郁结的表现。所以,疏肝解郁法在乙肝的治疗中也运用得比较多。
四、常用药物
柴胡、白芍药、青篙、青皮、香附、法半夏、佛手、台乌药等。
中药学里并没有介绍和解药的专门章节。以上所列的药物分别归属于解表、平肝、理气等有关章节。
五、常用中成药
1.舒肝理气九(北京方)
[药物组成]川厚朴、川芎、香附、白芍药、柴胡、延胡索、枳实、豆蔻、片姜黄、沉香、牡丹皮、陈皮、砂仁、木香、甘草。
[功能]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主治]可适用于乙肝见有肝气郁结表现者。证见两胁胀痛、流窜不定,情志不遂时尤甚,胃脘刺痈,暖气频频,泛酸呕吐,不思饮食,急躁易怒,眠差,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等G
[用法与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禁忌]忌生冷辛辣食物。本方药物较温燥,故湿热壅盛(舌红、苔黄腻)或阴虚阳亢者均不宜服用。
[剂型与规格]蜜丸:每丸重9克(含药量约3克),每盒10丸。
2.柴胡舒肝丸
[药物组成]柴胡、白芍药、枳壳、生甘草、茯苓、陈皮、豆蔻、香附、桔梗、防风、川厚朴、苏梗、姜半夏、六曲、黄芩、薄荷、山植肉、木香、摈榔、三棱、大黄、青皮、当归、台乌药、莪术。
[功能]舒肝解郁,消胀止痛。
[主治]也可用于乙肝兼有气滞血瘀。肝脾不和证候者。证见情志抑郁,两胁胀痛或刺痛,胸闷脘痞,食滞不消,腹胀腹痛,食后尤甚,不思饮食,呕吐酸臭,痰涎壅盛,大便秘结或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舌质黯,舌苔厚腻秽浊,脉弦等。
[用法与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禁忌]孕妇慎服。年老、体弱、儿童酌减剂量。
[剂型与规格]蜜丸:每丸重10克。
六、常用方剂
1.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当归(微炒)、柴胡、白芍药、茯苓、白术各30克(各一两)炙甘草15克(半两)
[用法]上药共为散,每次取6-10克,另用生姜、薄荷少许,清水一碗煎汤冲服,每日3次。也可生饮片直接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原方用法:为粗末,每服2钱,水一大盏,加烃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可用于乙肝见有肝郁血虚之表现者。证见头痛目眩,胸闷院痞,两胁刺痛或胀痛,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口燥咽干,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质淡红,脉弦而虚等。
[方解]方中用当归、白芍药养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三药合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为主,获菩、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加少许薄荷以增疏散条达之功;煨姜与归、芍相配,以助调和气血。全万共
奏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
据实验研究发现:本方有使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明显减轻,使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的作用,并使肝细胞内糖元与核糖核酸含量趋于正常。在本方中以茯苓、当归的作用最为显著。
[加减]
(1)兼有发热头痛,或面红目赤,或盗汗自汗,心烦不寐等症,可加牡丹皮、山栀子,即成为丹栀逍遥散。
(2)兼有肠鸣腹痛腹泻,得泻痛减者,可加陈皮、白头翁等。
2.理气疏肝汤(作者经验方)
[药物组成1白芍12克柴胡6克甘草5克积壳8克丹参12克郁金12克当归10克茯苓20克白术10克延胡索10克山栀子10克
[功能]以疏肝解郁为主,佐以清肝透热和理气止痛。
[主治]乙肝见有肝气郁结表现者。证见胁肋隐痛或胀痛,痛无定处,胸闷太息,心烦易怒,暖气纳少,院痞腹胀,口干不多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患者长期心情不开朗,闷闷不乐,则易导致肝气郁结的病机变化。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则胁肋胀痛。无形之气时聚时散,故痛无定处。肝气横逆,脾胃不运,则暖气纳少,脘痞腹胀。肝郁气滞,胸阳不展,所以有胸闷太息,心烦易怒。气机郁滞,日久化火,所以有大便干结,小便黄等郁热表现。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也为肝郁化火之象。
[方解]方中四逆散(白芍药、柴胡、甘草、枳壳)疏肝解郁。丹参、郁金凉血活血,清心除烦,当归补血养肝,茯苓、白术益气健脾,延胡索活血疏肝,通络止痛;山栀子透解郁热,清热除烦。
[加减]
(1)气滞较甚,胸闷胁痛明显者,可酌情用少量香附、川楝子、佛手之类,以加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力。
(2)食滞较甚,见皖痞腹胀,食后尤甚,不思饮食,这是因为肝郁及脾,脾胃不运所致。可加川厚朴6克、鸡内金8克、麦芽15克以加强行气健脾消滞。
(3)兼湿热郁滞而见身目发黄、小便黄赤者,可加鸡骨草15克、田基黄15克。
以上介绍了疏肝解郁法及其方剂、药物在乙肝治疗中的运用。应用疏肝解郁法的注意点主要有:
(1)治疗肝气郁结常以疏肝理气药为主,但理气药大多数的性味香燥刚烈,极其容易伤气耗液。所以使用时要注意剂量不可过大,中病即止,并尽量避免使用如香附、川楝子、九香虫、青皮等过于燥烈之品。这些药物作者几乎不使用,非用不可时,则使用极少量而已。作者使用较多的药物则是郁金、佛手(取其气味芳香兼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丹参、川厚朴(取其兼有化湿导滞的作用)、素馨花等。并注意配合白芍药、枸杞子、桑棍子等养血柔肝疏肝之品。
(2)老年、体弱、月经过多、孕妇等患者均应慎用。
(3)注意情志调摄。因为肝气郁结的病因病机,与精神因素的关系也比较密切。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是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的。所以在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食物调养的前提下,也要注意精神上的调理,患者要保持乐观的情绪,适当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保持比较健康的心理状态。
(4)饮食调理方面,除了酒、辣椒等对肝脏刺激较大或有毒害作用的食物之外,应尽量做到食物多样化,以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及营养的平衡。同时,可适当多食用些黄花菜、百合等副食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