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干扰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20 04:58:53
许多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如艾滋病、肝炎以及今春一度肆虐的非典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细菌虽然也会导致不少疾病(如肺结核、痢疾、伤寒、霍乱等),然而,抗生素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许多细菌性疾病得以治愈,极大地降低了细菌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幸的是,抗生素连一个病毒都杀不死。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大都不能杀死和消灭病毒,而仅能抑制病毒复制,从而降低疾病造成的危害。举个例子,在使用某些抗病毒药物治疗流感时,药物只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彻底杀死病毒治愈流感。休 闲 居 编 辑
1957年,科学家发现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人体内自然产生的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重要防御系统,它与人体其他免疫系统一起,共同担负着抵御病毒感染的任务。干扰素可通过加强人体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增强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杀死病毒;还可以诱导细胞内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的制。但为什么每年还有许多人死于病毒性疾病呢?因为有些病毒,如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等,可以破坏人体天然干扰素,击毁人体的免疫监视系统。因此,单单指望人体自身产生的天然干扰素,并不能控制有些病毒所造成的感染和疾病。
在发现干扰素后近30年的时间里,人们只能从大量人血液中提取微量干扰素,成本非常高,那时人们不可能用干扰素治疗疾病。直到1986年,人们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才实现了干扰素的大批量生产。自1991年起,干扰素开始用于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是,尽管干扰素在某些病毒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潜力,但多年来干扰素还是未能发挥其全部作用,原因是干扰素在病毒“重灾区(被病毒感染的器官)”,必须保持恒定的浓度,只有浓度恒定了,才能确保干扰素在被病毒感染的器官(如肝脏)内有效地杀灭和抑制病毒。但是人体对干扰素的清除非常迅速,使其不能长期存留于血液中,使之难以充分发挥其抗病毒作用。目前,科学家设法给干扰素穿上了一件“盔甲”,使其在血液和病毒“重灾区”的浓度保持恒定。这种干扰素叫PEG干扰素。采用PEG干扰素治疗丙肝病人,其疗效比普通干扰素高一倍。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