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怎么治疗最有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0-11 07:49:30
>>>>>>>>提问我总是反复的发病, 以前吃三金片还管用,现在好象不管用了,怎么办???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 治疗尿路感染应首先明确病情是急性还是慢性,感染部位是在上尿路还是在下尿路,致病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目前的肾功能状态,有无梗阻及膀胱输尿管逆流等诱因。
治疗的目的不应只停留在症状的缓解,必须做到消灭病菌,并预防复发。
尿路感染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纠正诱因,特别是对于反复感染的患者,首要的就是寻找并去除导致发病的易感因素,尤其是解除尿流不畅,尿路梗阻,纠正肾和尿路畸形,只有找出并除去了存在的易感因素后,才能彻底有效治疗而不复发。
(2)采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消灭致病菌,这也是治疗尿路感染关键的一环。对急性起病者,抗菌药物治疗最为重要,一旦处理不当,不仅疗效不佳,且引起肾功能受损而影响预后。近40 年来,对尿路感染的认识不断提高,新的高效抗菌素不断问世,耐药菌株也不断增多。因此,为确保临床疗效,一定要针对病菌、病变部位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特别是使用肾毒性药物时尤要慎重,要结合病人体质通盘考虑。
(3)辅以全身支持疗法。尿路感染尤其是复发者,常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因此,在调整药物,采用合理抗菌素的同时,需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必要时,要用中药调整体质,增强药物疗效。体质极弱的慢性患者,要小量多次输血来改善身体状态。
临床上如何对尿路感染患者进行一般处理?
(1)注意休息。急性感染期,病人尿路刺激症状明显,或伴发热,应卧床休息,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下床活动。一般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休息3~5天,肾盂肾炎休息7~10天,症状消失的可恢复工作。慢性患者亦应根据病情适当地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后,机体免疫力低下而造成再感染。
(2)饮食与饮水。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高热、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应静脉补液以保证足够热量。增加饮水量,保证体液平衡并排出足够尿量,每日尿量应该在1500mL以上,必要时静脉输液以补充水液。入液多排尿多,使尿路得到冲洗,促进细菌及炎性分泌物加速排出,而且可以降低肾髓质及乳头部的高渗状态,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3)对症治疗。诊断明确,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后,对高热、头痛、腰痛、便秘等症给予对症处理,如给予清热镇痛,通便缓泻药。小腹有痉挛性疼痛时可给予阿托品、普鲁本辛等抗胆碱药物解痉止痛;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钠等,也能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对贫血、体弱的慢性患者可考虑小量多次输血,以纠正贫血,改善机体状态。
一般处理虽然看似简单,但它却是治疗尿路感染、降低复发率的重要环节,在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并未因新型高效抗菌素的不断问世而降低的情况下,多饮水,勤排尿,注意休息,增加营养更为必要,是目前临床上保证和提高疗效不容忽视的医嘱。
针对尿路感染的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尿路感染的治疗,首先在于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杀灭细菌,但在选择抗菌药物上,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选用原则。如美国孟菲斯田纳西大学泌尿科的ClairECox认为,理想的尿路感染的抗菌药应具有下列特点:①每次治疗合理的费用;②上消化道吸收良好,不会改变大肠的菌群;③口服后,尿中的高生物利用度;④对尿路病原菌而言,只有血清和尿中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超过MIC90;⑤对肾感染来源,组织浓度高;⑥对革兰氏阴性菌、阴性尿路病原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⑦静脉注射和口服的现代动力学相同,12~24小时给药量的顺应性良好;⑧副作用和药物引起的意外较少;⑨产生耐药性最小。但目前尚无抗菌药能符合上述全部要求。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最低的不良反应,最小的医疗费用,取得最好的医疗效果,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各国学者尽管有不同的运用抗菌素原则,但以下几点是达成共识的: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不少患者因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往往难以痊愈,因此,降低尿路感染的复发率与死亡率,选用敏感抗生素是至为关键的一环。
(2)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抗菌药物。下尿路感染为尿路浅层的粘膜病变,要求在尿中有高浓度的抗菌药物,如呋喃类药物(如呋喃B750啶、呋喃西林)、庆大霉素、环丝氨酸、孟德立胺等。少数抗菌药(如氯霉素)在尿中排出时变为灭能的衍生物,丧失了杀菌能力,不宜选用。上尿路感染是肾实质深部感染,因此,要求抗菌药在尿中和血中均有较高的浓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肾内达到有效浓度。对肾盂肾炎来说最好能选用杀菌剂,迅速灭菌,这样才能避免肾实质永久性损害。
(3)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抗菌药物多由肾脏排泄,故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慢性肾盂肾炎病人或多或少伴有肾功能不全,应避免使用强的或中等度的肾毒性抗菌药。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排泄减少,致使尿中的药物浓度降低,感染不易控制,在体内则易蓄积中毒,进一步损害肾功能。因此,选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到药物的毒性,半衰期,蛋白结合率,在体内代谢和排泄情况以及目前的肾功能状态。
(4)进行联合用药:在必要的情况下,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以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联合用药要避免具有拮抗作用的药物联用。正确的联合使用抗菌药可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联合用药的指征为:①单一药物治疗失败;②严重的感染; ③混合感染;④耐药菌株同现。
尿路感染患者长期盲目应用抗生素有什么害处?
慢性尿路感染应根据细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药,并按规定疗程用药,直到细菌阴性。为防止再发、复发而盲目长期用药,或剂量使用不当,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同时也造成药物浪费,还易产生药物副作用,甚至产生肾毒性等。故长期盲目用药害处颇多,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首先,为了迅速查明致病菌,必须在选用抗生素前先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如果在用过抗生素后才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将难以获得阳性结果,进而难以进一步有的放矢地治疗。据报道,在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血培养阳性的61例败血症患者中,采血标本后两天内,有35例患者选用的抗生素是对致病菌敏感的,另26例选用的抗生素不敏感,后一组在5天内即有35%死亡,最后生存率前者为65.7% ,而后者为42.3%,说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的重大意义。
但是,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至少需要48小时才能出结果,在实际工作中,用药不可能也无必要等待细菌培养结果,因此,临床上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尿沉渣涂片找细菌,迅速确定是杆菌感染还是球菌感染,进而选择出基本对路的抗生素。另外,由于一般尿路感染多由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引起,因此,在无上述结果时可选用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的抗菌素。在治疗 72小时后,如症状无改善,可根据已出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如已奏效,则不必改药,因为体内药效试验效果远较体外试验为好。一般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效果符合率仅为75%~80%,药敏治疗效果常常受菌种和有无尿路梗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文献报告,细菌消灭率在尿路梗阻者为54%,而无梗阻者为82%,至于复杂的尿路感染或在医院获得的尿路感染,耐药菌株较多,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对多种药物耐药,常需根据药效选择抗生素。
药物的疗效和尿液酸碱度有关系吗,如何调整尿液酸碱度?
正确地调整尿液的酸碱度常可增强药物的疗效。有作者报告,调整尿液酸碱度可提高疗效60%~90%左右,反之,不适当的尿液酸碱度有利于细菌的增殖或影响抗菌药效能的发挥。根据对尿液酸化、碱化的不同可将抗菌药分为以下三类。
(1)酸化尿液的药物:酸性药物可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增强疗效。乌洛托品、孟德立胺、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在酸性尿中作用强。常用的酸化尿液药有维生素C(0.1g,每日3次),氯化铵(1.0g,每日3次),双氢磷酸钠(1~2g,每6小时1次)。
(2)碱化尿液的药物:某些抗菌素只有在碱性尿液中才能发挥比较强的抗菌作用。如:磺胺类药、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及先锋霉素Ⅱ均在碱性尿液中作用强。常用的碱化尿液的药有:碳酸氢钠(1.0g,每日3次),碱性合剂-4%枸橼酸钠溶液(10mL ,每日3次),单氢磷酸钠(1~2g,每日4次)。
(3)其它:氯霉素的疗效与尿液酸碱度关系不大。多粘菌素B在酸性尿中对绿脓杆菌有效,而在碱性尿中对大肠杆菌作用大。呋喃口旦啶在碱性尿中易分解,排出增多,尿中浓度高,故适用于慢性下尿路感染,但它在酸性尿中不易分解,却能更多地透过细胞膜,故适用于肾实质的急性感染。
因此,抗菌药物的疗效与合适的酸碱度是密切相关的,这就需要我们熟知各类抗菌素的药性,结合病位(是在上尿路还是在下尿路),结合菌谱(是在酸性尿液中敏感还是在碱性尿液中敏感),才能对尿路感染进行有的放矢地治疗,增加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治疗尿路感染在什么情况下需加服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NaHCO3)又名小苏打,在治疗尿路感染时经常需要加服碳酸氢钠。
(1)碳酸氢钠能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当尿路刺激症状明显时即可加服。
(2)能防止磺胺类药物在尿中结晶析出,避免结晶尿和血尿。故常与磺胺类药物同服。
(3)本品为弱碱,能碱化尿液,调节尿液酸碱度,有利于抗菌药物发挥作用。碳酸氢钠对青霉素类、氨基甙类、红霉素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物均有增强疗效的作用。但对四环素、呋喃口旦啶等则会降低疗效。
#日志日期:2006-2-18 星期六(Saturday) 晴
评论人:冷刺猬 评论日期:2006-2-18 5:37
治疗尿路感染的标准方案是什么?
(1)膀胱炎
抗菌药3天疗程;或大剂量抗菌药1次(单剂)疗程。(如用羟氨苄青霉素3g或复方新诺明4片顿服。)
(2)急性肾盂肾炎
①选择有效抗菌药,用常规剂量作2周疗程。给药后如症状于48~72小时内无明显好转者,或尿菌阳性者,应另选有效药物治疗。
②疗程结束后5~7天复查尿菌,如仍阳性,则换另一种有效抗菌药,治疗2周。然后再作尿菌复查。
(3)慢性肾盂肾炎
①首先应寻找不利因素(如尿路结石、畸形、尿道颈梗阻、前列腺炎、尿道内炎症病灶、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并设法纠正。
②根据药敏谱选择有效抗生素1~2种,单独或联合治疗2周,停药1周后复查。如尿菌仍阳性,则可另选有效药物治疗2周。如经3个疗程,症状虽减退,但尿菌仍阳性者,可改用抑菌疗法。
③抑菌疗法,选择有效的抗菌药,每晚睡前排空膀胱后服1个剂量抗菌药。如复方新诺明2片或呋喃口旦啶0.1g或强力霉素0.1g ,增效磺胺(TMP)0.1g等,连续3~6个月,必要时可服1年,以抑制尿中细菌大量繁殖,控制尿感发作。据报告经3~6个月,有60%的尿菌可阴转。
④支持身体的抗病能力,可按中医辨证治疗。
(4)无明显发热腰痛等表现的尚未作定位的尿路感染
①单剂大量1次疗法。如为膀胱炎则大部分可治愈。
②如单剂量治疗不能控制,则多数为肾盂肾炎,可选择恰当的药物,给予2周的治疗。
(5)尿道综合征
对尿菌检查阴性,但症状明显者可试用四环素0.5g,每日4次共3天,或强力霉素0.1g,加增效磺胺0.1g,每日2次,治疗3日。对症状不重者,则可对症治疗。
(本标准经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讨论通过)
治愈急性尿路感染的关键是什么?
急性尿路感染患者来就诊时,首先应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检查,然后再开始治疗。治疗的关键是要彻底,另外要注意复查。对经过治疗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做静脉肾盂造影等有关检查,努力弄清有无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尿路异常情况。同时,还应注意有无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尿路感染经首次治疗后症状消失,应于停药后1~2天、第2周、第6周进行复查,以后也应定期复查。复查时,可先查尿常规,如尿沉渣检查异常则应作尿细菌培养。如果追踪期间尿菌落数≥105/mL则需继续治疗。
前列腺炎并发尿路感染时如何治疗?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与尿道关系密切,因此,有学者把前列腺炎也划归尿路感染范围。男性50岁以前很少发生尿路感染,原因之一是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液有灭菌作用,一旦出现尿路感染,则常伴有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并发尿路感染时,起初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对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均有较好疗效,但常规治疗后复发率很高。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尿路感染的感染源,常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易进入前列腺组织,故难治愈。目前认为,治疗效果好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环丙氟哌酸等。复方新诺明的疗程应为6~12周。红霉素在前列腺内也可达到较高浓度,对前述治疗不敏感者,可考虑选用。前列腺炎并发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者,可用长疗程低剂量抗菌疗法。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时如何治疗?
糖尿病可加重尿路感染,甚至导致坏死性肾乳头炎及肾功能损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1)控制血糖:临床上,发现糖尿病血糖控制差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高。通过控制血糖,不仅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而且,对于已发生者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改善尿路的内环境,使之有利于尿路感染的治愈。
(2)抗生素的使用:对无症状性菌尿不宜长期使用抗生素,如发生肾盂肾炎则必须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应以药敏为指导,在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和药敏试验后,立即开始治疗,并予以足量、足够疗程。严重尿路感染者应予静脉给药、联合用药。怀疑有尿路复杂因素者,应仔细检查,以找出可能存在的梗阻因素,并予以纠正。
首次发生尿路感染应如何治疗?
在采集尿标本送细菌培养和尿常规检查诊断后,应立即用抗生素治疗。目前,多数主张用短程疗法,一般7~14天为1疗程。如果患者对磺胺药过敏,则可服用呋喃口旦啶、先锋霉素IV或肌注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疗。若患者体温升高,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宜选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先锋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联合使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与氨苄青霉素联合用药,对常见的尿感细菌有效,通常治疗2~3天后病情可好转,故临床上常选用。若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参考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更换抗生素。若严重感染、混合感染或耐药菌株出现时,必须联合用药,如对大肠杆菌可选用氨基甙类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合用,变形杆菌可选用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与氨基甙类合用。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多运用新青霉素Ⅰ或Ⅱ与第一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甙类抗生素。绿脓杆菌感染在治疗上较为困难,多选用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甙类抗生素治疗。
除了抗生素治疗外,配合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小便,可减轻或缓解膀胱刺激症状,并可协调和加强庆大霉素等的抗菌作用。患者尿感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调整机体的身心状态,增加抵抗力,鼓励多喝水以增加尿量,促使细菌及炎症渗出物从尿中排泄,疗程结束后应作复查,如尿中无菌,则可认为感染已治愈。
尿路感染治愈后再感染应如何治疗?
再感染的概念与复发不同,复发指原来感染的细菌未完全杀灭,在停止治疗后1个月内重新生长繁殖,引起致病。复发表明,原来的治疗失败或不彻底,而再感染是上次尿路感染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菌尿转阴,而经过一段时间(多超过一个月),另一种与原先不同的细菌重新侵入尿路,引起感染。再感染多见于女性,且常为膀胱炎,反复再感染提示机体防御机能障碍。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中约80%为再感染,常在停止治疗一个月后发生,其间隔期较复发为长。
大多数病例再感染时,具有尿路感染症状,其治疗方法与首次原则相同,但治愈后,应劝告病人注意对尿路感染的预防。如果用药物预防再感染,则该药在低剂量时就可有效,副作用少,而且对大肠内菌丛的构成和抗菌药敏感性影响甚少,因大肠内菌丛是引起尿路感染的根源。
目前,最常用于长疗程低剂量抗菌疗法的是复方新诺明,每晚于睡前排尿后服半片(TMP40mg ,SMZ 200mg)。用此法预防,尿路感染的再发率平均每病人每年仅0.2次。有报告认为,使用此法数年,疗效不减。每年发作两次以上的妇女,应该用此法。对磺胺药过敏的病人,可只用TMP 睡前服50~100mg,其疗效相近,但有可能出现抗药性细菌,而复方新诺明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亦有学者报告,使用低剂量喹诺酮类药物,例如氟哌酸每晚服0.1g,可以代替复方新诺明作预防性治疗。
对再发尿感的预防性治疗,其疗程应该有多长,仍有争论,我们的做法是用半年,如果停药后又有再感染,则再开始用药1~2年,或更长一些。据我们的经验,这样做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亦有学者认为,长程低剂量预防疗法,病人不易接受,且花钱多,故建议对常再发尿路感染的妇女,仅在尿频、排尿不适发作时,用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或其他有效药物做单程疗法。当治疗失败,或在半年内发作超过4次者,则应做进一步处理。这种方法仍在多个医疗中心试验中,但其初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