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有毛病会殃及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4-03 21:09:57
近些日子天气变冷,老年人得病的也多起来。家住陕西宝鸡的刘奶奶前不久就因为“急性支气管肺炎”住进了医院。可没有想到的是,住院3天后左腿突然变肿了。经过严格检查,医生发现,刘奶奶的下肢静脉出现了血栓,并由此导致肺栓塞,于是引起了呼吸道疾病。所幸,及时溶栓、取栓后,症状很快就消失了,刘奶奶日前已经痊愈出院。
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记者见到了主管刘奶奶的医师———祁光裕副教授。他介绍说,刘奶奶的病情是一个典型的因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病例。
休 闲 居 编 辑
肺栓塞是要命的病
祁教授说,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刘奶奶如果不是发现治疗得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而通常来讲,肺栓塞都是由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
静脉血栓绝大部分发生在下肢,而且多为左下肢。这种病发作非常迅速,原理上很像原子弹爆发的过程,首先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起作用,接着内源性凝血系统将凝血范围扩大,由起始的一小块附壁血栓,经放大和正反馈作用后,迅速在静脉腔内扩大蔓延,占据整个下肢静脉血管腔,阻断了静脉系统血液的回流,从而使下肢增粗、疼痛,甚至变得苍白、青紫、起水泡,出现坏疽。最严重的,就是出现并发症———肺栓塞。
在西方国家,肺栓塞的病死率占全部疾病死亡原因的第3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美国每年约有5—20万人死于肺栓塞。而能得到正确治疗的患者中有92%可存活,未经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为25%—30%。
防肺栓塞重点在下肢静脉血栓
肺栓塞既然如此可怕,应该如何防治呢?
祁教授表示,由于肺栓塞的外科治疗,在我国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数医院能够完成,并且死亡率在17%—40%。预防肺栓塞还是应该将重点放在下肢静脉血栓上。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这是一个呈三角关系的互动要素。临床上往往见于长期卧床、外科手术后、肾病、静脉插管、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吸烟、口服避孕药、粗暴按摩、肥胖、高龄等。当然,遗传变异引起的酶相关因子和蛋白质异常也有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
预防血栓应该分三级
根据成因,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应该分三级。一级预防是正常人的预防,防止长时间肢体不活动,乘飞机、火车时也要注意活动下肢;防止外伤,按摩不能粗暴。二级预防是指高危人群的预防,对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应及时治疗;手术后的病人要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三级预防是指发生肢体静脉血栓,要及时溶栓、取栓。肺栓塞复发者要长期进行抗凝治疗,必要时安装下腔静脉滤器。
下肢一旦出现静脉血栓就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最好能抢在血栓形成后3—5天内迅速溶栓或手术取栓,这样就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不至于酿成后患。
最后,祁教授提醒那些突发单下肢疼痛肿胀,并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秋冬季节已经来临,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特别要去专科门诊,千万不能因为当关节炎、肺炎、胸膜炎、肾病以及腰椎病治疗,而延误了病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