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心理测评遭遇暗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2-19 03:29:49
大学生心理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去年部分高校开始对入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然而实施一年后,一些高校却开始打退堂鼓——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等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教育部从去年开始统一部署在直属高校入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同时要求学校为学生建心理档案,跟踪心理状况变化。
休 闲 居 编辑
时隔一年,新学期开学之际,北京的一些高校却表示,今年不再进行统一的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评。
据了解,新生心理健康测评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其中的四种相关子量表,用以测量一个人在一段时期内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心理困扰的症状,从适应的角度来评估个体心理健康所达到的水平,测量人格或性格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参加过去年测评的学生说,同学之间普遍反映测试题目稀奇古怪,做起来很累,“甚至怀疑自己真的有问题了”;另一名学生则表示,自己知道选择哪一个选项代表“有问题”,在答题时会重点考虑。
据悉,测评实施后,有专家表示,该测评题量太大,每个部分都有一百多道选择题,被测学生至少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做完,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很多学生应付了事;在题型方面,一部分试题要求学生先选择对问题的重视度,再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设计容易让学生误解题意,这可能导致测试结果的不准确。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赵颖认为,心理测试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培养训练有素、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来科学施测。有专家指出,心理问题的解决应该是一个患者主动寻求的过程,如果把测试当任务完成,也会有负面影响,比如可能会给部分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让一个原本没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背上思想重负。
关于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罗晓路博士认为,心理档案不能只靠一份心理测试量表,而应该是全面的、动态的,如何建立和维护牵涉到科学的设计以及人力、财力等问题,目前还很不好操作。
有关心理咨询专家表示,从整体来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他们处在一个成长的转型期,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关键是要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状况。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赵颖认为,大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是发展性问题,也就是“成长中的烦恼”,只要给予适当引导,这类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而障碍性问题,比如抑郁症、恐惧症、人格方面不健全等,则比较少见。新生主要面临适应性问题,很多孩子在高中时是众星捧月,到了大学发现大家都很优秀,以往的心理优势不复存在。
针对近来媒体普遍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报道,赵颖表示,心理测试是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即便比较成熟的测量工具,准确度能达到60%~70%就不错了,而且同一测试在不同的环境、情绪下进行,通常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各种媒体公布的调查数据只能作为参考,不宜据此定性。
教育部新闻办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大学新生心理测评工作刚开始施行,还不成熟,仍需探索和改进。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