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生素产业在竞争中崛起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12 05:48:44
维生素被称为万年产品,因为它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元素,不会被替代,需求长期稳定。同时,维生素许多新的功能和应用被不断发现,新品种也不断增加。从长期看,维生素市场将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为此,维生素一直是罗氏、巴斯夫等跨国公司的战略发展重点。 为达到长期垄断市场目的,并获得高额利润,国际几大维生素生产商一直在想方设法划分市场范围,以期控制市场。1999年5月,美国司法部令世界顶级维生素厂商自吞苦果――为他们的价格违规操纵行为支付8.99亿美元的创纪录罚金。2001年11月,欧盟经过两年半立案调查后,对比利时、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8家维生素制造商提出了高达8.55亿欧元的罚款。 美国和欧盟对维生素企业的反垄断处罚,标志着维生素行业暴利时代的结束,一些技术和成本缺乏竞争力的公司开始退出竞争。曾是全球第三大维生素制造商的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把维生素业务卖给了法国安万特公司,安万特公司在2001年又将其出售给了法国阿迪苏公司。2002年6月,罗氏公司宣布未来发展方向转向生物医药和诊断试剂,拟将其维生素和精细化工业务出售。2003年1月,罗氏公司和荷兰帝斯曼公司正式签署转让协议。 在国际维生素行业重新洗牌中,中国维生素制造商经受了考验,依靠灵活的经营策略、产品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在2002年维生素H投产成功后,中国已是全球极少数能够生产全部维生素品种的国家之一。中国不少维生素品种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根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和饲料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维生素总年产能力约20万吨,2001年产量约18万吨。其中,氯化胆碱约1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0%;维生素C产量48700吨,占全球产量的40%;维生素E产量12000吨,占全球产量的30%;维生素A产量3000吨,占全球产量的10%;其他维生素约2万吨。 我国维生素特别是饲料级维生素依靠进口的局面现已完全改变,国内市场几乎所有的维生素由国内独资或合资企业生产,其中很大一部分出口,已成为国际市场重要的维生素供应商。据统计,2001年中国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出口量39000吨,占国内产量的80%;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出口量10100吨;维生素B2及其衍生物出口量874吨;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出口量1300吨,占国内产量的65%;氯化胆碱出口23500吨,占国内产量的24%。 近几年来,国内科研单位和企业在维生素行业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是中国维生素生产商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壮大的主要原因。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技术研究所发明了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使中国维生素c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罗氏公司的生产技术是购买了中国专利以后改进的。湖北广济药业公司在引进国外维生素B2实验室发酵技术基础上,通过改进,不仅使发酵单位大幅度增长,而且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年产量从120吨提高到1000吨。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998年在国内首先实现维生素E中间体三甲基氢醌和异植物醇的工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大公司对生产技术的垄断。另外,新和成通过自主创新生产工艺,于1999年在国内实现维生素A规模化生产,年产能力达2000吨。中科院攻克的维生素D3生产新工艺,缩短了生产流程,且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0%―15%。维生素中生产难度最大的维生素H于2001年在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公司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价格大幅下跌并经历一年多低位徘徊后,世界维生素市场从2002年开始出现复苏。2002年底,主要维生素品种都出现不同程度涨价。对于中国维生素生产商,还有其他方面的利好:一方面由于美元汇率下降,导致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同步下降,增强了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维生素市场需求明显增加,潜力巨大。 中国维生素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饲料用维生素和医药保健品用维生素。罗氏公司的销售统计显示,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销售额占其维生素产量6585万吨,2001年达到7806万吨。2001年全球饲料总量增长不到1%,而中国饲料产量增长5.1%。预计到2005年,由于国内生活水平提高,动物肉奶制品需求增加,中国工业饲料需求量会达到1.21亿吨,年增长率达到12%,并将带动饲料用维生素需求同步提高。以饲料用维生素A的国内需求量看,1998年50万单位的维生素A粉需求量为3200吨,2001年增加到3790吨,预计2005年将增加到5880吨。2001年饲料用维生素E粉需求量为5000吨,2005年将达到7750吨。 维生素作为医药保健品在国外已经十分普遍。美国维生素E人均消费量为10―15克/年,日本为6.5克/年,欧美维生素c人均消费量更是达到60-90克/年。如果中国消费量控美国的1/5计,则每年维生素E(100%油)有2600―3900吨的需求,维生素C有15600-23400吨的需求。 中国维生素生产企业已经在技术、成本、市场等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在世界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国内企业如能加快技术进步,抓紧新品种开发,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就一定能继续有所作为。作者:杨扬(来源:中国化工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