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2002年年报前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7-18 19:39:54
前三季度持续增长 2002年1-9月医药行业运行总体呈现销售稳步提高、出口进一步扩大的态势,经济效益明显好于预期。前三季度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79.66万元(统计局数据),同比增长达到17.46%,费用增长幅度为15.02%,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而利润总额达到136.16,增长幅度为27.8%,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2002年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口增长加快而进口增势趋缓的势头,1-8月,医药行业完成进出口总额4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5%,出口增长大于进口增长7.7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1亿美元。主导品种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出口增长分别达到10.17%和20.66%,增速明显加快,自去年以来进口陡然增长的医疗器械和中成药商品均出现增幅回落的趋势。 化学制药表现相对较好 从国家统计局1-9月数据分析来看,各子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和行业基本保持同步,其中化学制剂药的增长略好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原料药的增长速度比以往略好,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世界原料药生产中心逐步向亚洲转移,我国原料药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得以体现,出口因此上升。化学原料药、制剂药和生物制品行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化学制药行业前期GMP认证的实行、重点企业之间的兼并整合,技术优势和规模效益得以逐步体现,经济效益由此好转。中药行业的经济运行今年以来一直处于行业平均线以下,利润总额的增长为17.5%,是各子行业中最低的,这可能是由于中药的生产技术条件和规模水平一直不高,中药现代化进展不大,出口迟迟打不开国际市场,而且中药本身的市场面临着化学药和生物药替代的原因。 各项改革措施影响深远 近年来医药行业相继出台了包括药品分类管理、新药审批、医疗保险制度、招标采购、药品降价和生产流通领域标准化等各项改革措施,导致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对整个医药行业的格局发展影响深远,催生行业进一步重组兼并。其中药品生产的GMP和流通的GSP认证进一步催生行业整合,由于GMP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中长期来看,那些中小企业由于达不到GMP认证的要求不得不停产,将使行业目前的无序竞争大为减弱,从而使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GSP认证工作的推进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格局,淘汰大量不符合规范的中小商业企业;而药品降价与招标采购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考验企业抗风险能力,近5年来,国家先后10次降低涉及数百种药品的价格,平均幅度达到20-30%,最高降价幅度达80%,对医药生产、销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利率及盈利能力明显下降;药品招标采购目前由于约束机制尚不到位,导致各企业间大打价格战,另外在招标过程中的不规范收费,也增大了企业的营销成本。药品降价和招标使得医药行业竞争更趋激烈和残酷,一些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最终逃避不了在竞争中被淘汰或被强势企业兼并的命运。 持续增长与重组兼并将成主线 综合来看,医药行业未来仍将持续增长,这是因为1997年-2002年历时5年的医疗体制改革中,阻碍医药行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正在逐步得到化解,医药行业的竞争环境、产业结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明显优化,尤其是产业集中度大为提高,强势企业无疑已经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行业过去无序竞争的局面,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另外WTO对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的影响将逐步全面显现,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我国医药行业进出口总额明显扩大,增长势头非常明显。随着对外贸易壁垒的进一步解除和原料药生产中心进一步向亚洲乃至中国的转移,医药产品贸易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好转,预计我国的优势化学原料药品种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系列和低档医疗器械的出口增长比例将进一步扩大。 重组兼并、资源整合仍将是行业的重要热点,这是因为目前国内企业与国际医药巨头的规模相差仍然太大,产业结构升级也未能全部完成,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强大的国际资本抗衡,各企业将会继续采取多种形势进行整合重组:(1)资源互补型,类似太太药业重组丽珠集团等;(2)地区资源整合式,类似太极集团兼并西南药业、桐君阁等。以上两种是主要方式,另外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国有公司股权向民营企业的转让以及MBO的实施也将大大加快,类似吉林敖东、哈慈股份的股权转让将会逐渐多起来;外资并购也有可能成为热点,外资企业为了进入国内市场,将会采取各种方式展开整合和并购,预计这种并购行为可能主要发生在优势原料药企业和拥有较多经营网点的医药商业企业身上。 2002年上市公司业绩将平稳增长 从医药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来看,销售收入已经占到去年全年的92.99%,与由去年中期模拟推测出的2001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相比,增长幅度在25%左右,高于行业平均16%的比率;主营利润的增长稍慢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占到2001年全年的84.75%,增长幅度在18%左右;但净利润2002年中期下降了12%,从三季度综合来看,实现净利润占去年全年的76.7%,基本没有太大增长,加权每股收益为0.173元,而去年全年为0.242元。其中业绩增长相对较快的公司主要是三类公司:(1)优势龙头企业如同仁堂、天药股份、星湖科技等;(2)刚刚经过重组兼并后的公司,由于业务整合业绩大幅增长,如白云山、丽珠集团等;(3)去年新上市的基本面相对较好的,同时募集资金开始产生效益的公司,如康美药业等。医药商业类公司经营环境不容乐观,业绩下降较快。 分析医药行业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和主营利润大幅增长而净利润却没有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费用增长过大,虽然第三季度的数据无法统计,但从半年报的数据看费用同比增加了30.31%,高于收入和主营利润的增长。另外上市公司利润增长滞后于行业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行业中三资企业占据约三分之一强,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 医药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不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2001年度医药板块的业绩增长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出口受影响较大,导致全年业绩仅有小幅增长,而2002年度则不存在以上原因,第四季度又是全年经营的高峰季节,因此业绩相比前三季度应有较为明显的增长。综合来看,医药板块2002年度的业绩增长是可以乐观预期的,预测全年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增长幅度25%左右,但由于三项费用增长的原因,净利润平稳增长,幅度在10%左右。预测2003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和2002年接近,上市公司经济效益将有所提高,净利润增长率应高于2002年度。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