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输液产品生产已基本满足国内需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1-26 07:15:48
新华社信息北京1月17日电(记者宋芳)改革开发以来,我国输液产品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现已基本满足国内需要。一、输液产品产量递增。1970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输液年产量6281万瓶,按当时人口平均,每十人不到一瓶;1980年产量1.46亿瓶,平均每十人一瓶半;1990年产量6.34亿瓶,平均两人一瓶;2000年产量23亿瓶,平均每人1.8瓶。1999年末医药工业年生产能力达到29亿瓶,使多年紧缺的药品做到能保证医疗需要。与1980年比较,2000年输液产量增长近15倍,人均拥有量增长11倍。二、输液品种逐渐丰富。过去主要生产营养性输液和电解质,即葡萄糖注射液、氯化纳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占总产量的90%以上。1999年这一比例降到60%。1999年氨基酸输液产量达1亿瓶,占输液总量的5%;生产了营养性品种,如脂肪乳和膜膜透析液;治疗性品种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1999年产量达1亿瓶;甲硝唑、复方甲硝唑1999年产量达1.4亿瓶;其他品种还有甘露醇和右旋醣酐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丹参、银杏提取物等中药、植物药输液研制成功并已试生产,为输液品种发展开拓了新路。三、生产规模增长。在输液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输液生产企业注重发展规模经济。目前输液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瓶的企业超过100家。其中,年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瓶的企业有16家,其生产力9亿瓶,约占输液总生产能力的35%。由于规模大,利于进行技术改造,利于开发新品种,和高质量输液的生产供应。四、改进质量和管理。1987年至1989年,国家对部分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药品类确定的是输液、葡萄糖原料药和青霉素粉针。生产许可证制度促进输液生产企业(车间)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加强管理,当时还引进了一批先进设备,如多效蒸馏水机等,从而带动了我国制药机械工业的发展。这也为此次输液与粉针在化学制药工业中率先实施GMP打下了基础。最近全面实施的GMP将使输液生产的管理和产品质量达到新的高度。五、培育了一批高质量企业。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医药工业企业。为保证输液的质量,大冢成立后,首先建立全封闭净化车间,采用聚丙稀硬塑瓶包装,严格微粒控制,其生产的输液有效期达5年,大冢生产了复方乳酸钠山梨醇和复方乳酸钠葡萄糖等新品种,均是按GMP进行管理。大冢现在是天津市“双密企业”(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大冢的发展之路有许多值得国企借鉴之处。继大冢之后,我国输液生产领域又涌现出华瑞、费森尤斯等一批新生力量。(完)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