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蓝图下的印度制药业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4-26 07:27:32
2006年,印度制药业赫然凸现于全球医药行业的蓝图中。
这一年,印度制药企业可谓动作频频。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印度制药企业的大手笔并购均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2007年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购交易的规模将日趋增大。此外,专利诉讼纠纷、外部采购及合作研发在2007年也都有加速趋势。
2006年并购举措频频
印度的成本优势是巨大的,甚至盖过了中国,这主要源于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及相对低廉的成本。这些优势使印度成为跨国制药企业的掘金地。2006年,印度制药业大事件频频,收购国外制药企业、进行许可交易,通过合并及合作等举措,许多国外制药企业纷纷进入了印度市场。据统计,2006年4~10月间投资额就已高达1.03亿美元。
其实,印度国内制药企业的并购很早就开始了,而2006年的并购规模无疑扩大了许多。诸如:印度阮氏公司(Dr. Reddy)收购德国四大制药企业之一Betapharm公司,交易总价达5.70亿美元;印度南新制药公司(Ranbaxy)出资3.24亿美元收购罗马尼亚制药企业Terapia公司。许多并购案也推动印度制药业在欧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譬如:印度Wockhardt公司收购爱尔兰Pinewood Laboratories公司;印度Matrix Labs公司收购比利时Docpharma公司;印度Dishman公司收购英国Synprotec公司。
而就在2006年年底又有2项大规模合作诞生:Advinus公司与默克公司(Merck)合作;Shantha公司与Merieux公司合作。美国默克公司与Advinus Therapeutics公司达成的药品研发与临床研究合作协议,是印度制药业第一次以研发为基础的合作。根据协议规定,Advinus公司将得到一笔首付款及总计达7450万美元的里程金。在Shantha公司与Merieux公司的合作中,法国生物技术企业Merieux Alliance公司将获得印度疫苗生产商Shantha Biotechnics 公司60%的持股分额。
从这些并购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对全球非专利药物市场的关注依然。然而,在欧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之后,印度制药企业已经将目光悄悄转移到了美国。据悉,Wockhardt公司正计划收购美国3M制药,交易总价可能高达10亿美元。2006年大规模跨国并购案的显现,已经向世界宣告了印度制药业的野心。印度制药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小规模并购了。这一趋势必将持续下去,2007年,更多制药企业正在寻找融资机遇。
以研发为基础多元化发展
对于大型制药企业而言,适当采取生产外包和研发外包是很必要的,这有助于其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印度制药企业有时也会采取外部采购、合同研发等措施,但现在其正渐渐向以研发为基础的多元化企业发展。印度2005年的专利法修订案为跨国公司提供了专利保护,大大提高了跨国公司对印度国内制药业的信心。印度制药业也借此吸引了大量的国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在合作研发与生产领域。
目前,印度制药企业正采取以药品合作研发为基础的商业策略,而非单纯的生产回购。典型的例子有:罗氏公司(Roche)剥离墨西哥制药厂给印度阮氏公司;辉瑞公司(Pfizer)剥离英国制药厂Morpeth给印度Nicholas Piramal公司。除了并购合作以外,印度制药企业也采取授权式非专利药生产等方式。阮氏公司获得默克公司许可生产降血脂药辛伐他汀(simvastatin,Zocor)和前列腺肥大治疗药非那雄胺(finasteride,Proscar)的非专利药,就是很好的例子。可见,现在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合作模式,而非之前的竞争模式。
重要性日益显现
印度制药业的年增长率为7.2%。在药品拥有量方面,印度在全球名列第4位,但其销售量仅列全球第13位。许多非专利药企业将印度看作其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印度制药企业也正不断巩固和加强其在全球非专利药市场的地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卫生保健支出增长以及慢性疾病的增多,医疗费用控制问题正成为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在内许多国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非专利药市场前景可期,预计到2009年,全球非专利药市场将有850~950亿美元的增长空间,潜力无穷。这对仿制能力强大的印度制药企业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印度制药业在全球蓝图中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现,跨国制药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印度战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制药行业还有一个问题尚未解决,那就是政府对药品价格的控制。此外,法律诉讼问题是印度制药企业在美国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转载自“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