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中国药业走向世界重要一步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7:19:07
|
|
非洲,曾孕育着世界古老文明的美丽土地;非洲,聚集着世界上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非洲,长期被许多疾病困扰着;非洲,谓之被制药业遗忘的角落;非洲,未来令人担忧!
曾让全世界惊慌、迄今仍肆虐的艾滋病源于非洲。在那里,已有2500余万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着,约占总人口的7%。更可怕的是,每年还有近400万新增的艾滋病感染者!这些患者或感染者中,相当一部分因双眼受累而失明。
目前,对艾滋病无特效疗法,较为有效的是“药物鸡尾酒”疗法,每位艾滋病患者每年的治疗费用需15,000美元。即使南非只有10%的患者接受治疗,其费用也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在莫桑比克,同样的治疗费用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4.5%。显然,没有国际社会的帮助,非洲各国自己难以应付艾滋病的吞噬。非洲,需要大量的物美价廉的艾滋病防治药物或疫苗。
其它传染病,依然侵袭着非洲。疟疾、肺结核、脑膜炎等从未在非洲大地得到过控制。50年前,昏睡病一度得到令人满意的控制。然而近几年来,这种几乎销声匿迹近半个世纪的“恶疾”不再昏睡了。由于各种天灾人祸,如今这种恶疾再度横行非洲大陆,其中安哥拉、乌干达、扎伊尔等更是该病的重灾区。昏睡病最早被命名为“人类非洲锥虫病”。主要是舌蝇通过唾液把携带的寄生虫注入人体内,令疾病不断传播散发。感染者出现一系列症候群,诸如发烧、精神萎靡、幻觉、疯癫及双眼失明等。由于身心的过度消耗,病人可能昏睡不起,直至死亡。在非洲,硫胂嘧胺是治疗昏睡病的唯一药物,一个疗程大约需50美元,但对于大多数非洲人来说,这也是个天文数字。而且,该药的毒副作用可直接令5%的接受治疗的病人丧生。
很明显,国际西方制药业与第三世界,尤其是非洲的极度贫苦大众中存在着楚河汉界。无论流行的疾病是否致命,市场的需求总是和药品的供应脱节,问题在于消费环节。在全世界每年大约5000多亿美元的药品消费中,非洲的消费份额仅占1%,即约50余亿美元。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和南美洲,尤其是非洲,昏睡病、疟疾、结核和各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每年都会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肺结核每年使二百万人丧生,而其治疗药物却已使用了30余年,一直没有新的药物开发出来。疟疾和结核几乎对现在所有的药物都产生耐药性。所以,寻找新药代替原有无效药物是控制非洲,甚至其他发展中国家流行病的出路。
残酷的现实表明,传染性恶疾将给非洲带来毁灭性灾难,亦威胁着全人类。西方制药业基于效益之因似乎仍无动于衷或“袖手旁观”。然而,这却给发展中的中国药业提供了契机。无论从人道主义原则,还是约5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都值得中国药业为之进发。比如,我国经20多年研究而研制成功的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已经设法占据了非洲市场并向亚洲地区和南美开拓。我国还有现成的“物美价廉”产品可进行国际市场开拓,如成本低廉的眼药水将使千百万患者免于致盲。相信,其它治疗结核、艾滋病、昏睡病、血吸虫、弓形虫等病的药物,包括中草药,进军非洲市场的时机也日趋成熟。同时,我国与绝大多数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许多非洲朋友对我国的发展,尤其是近二十余年来的长足发展和迅速复兴予以认可和赞赏,并以我国为样板或模型而建设发展。这样,除天时和地利外,还具人和之优。因此,组织我国良药,尤其是中医药出口非洲不仅有助于缓解非洲人的生命健康之危,还可提高我国的国际声誉,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中国药业(而非营养食品)真正走向世界,最终与西方制药业竞争,并决一雌雄的重要步骤。 |
休 闲 居 编 辑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