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更应重视诚信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22:50:06
近几个月来,一些国际制药巨头接踵而至地接受了“诚信”的考验:先是去年下半年默克公司因治疗关节炎的“万络”被证实有副作用而被迫回收该药;之后,礼来公司今年年初被某媒体指责隐瞒了其治疗抑郁症药物“百优解”可能会有严重副作用,但最终以媒体道歉而告结束。
类似上述例子在信息传播极为迅捷的今天,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牵涉到制药行业,却往往会掀起轩然大波。“诚信”两个字,一旦与直接关联到生命安全的制药企业联系在一起,无疑更显珍贵。休 闲 居 编 辑
去年下半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默克的“万络”可能会增加患心脏病或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机会。针对该研究结果,默克公司先是表示了质疑,但随后很快宣布在全球范围内予以回收,希望以实际行动唤回消费者对其诚信的信心。
今年年初,《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文章说,根据匿名人士提供的一些“丢失的文件”,能够证明“百优解”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副作用。礼来公司闻讯随即主动回应,一方面通过官方展开调查,另一方面迅速以公开信等方式向公众解释,《英国医学杂志》最终于今年1月底在杂志上公开道歉,称早先报道有误。礼来公司凭借积极动作而维护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诚信形象。
制药企业也追求利润,自然期望能赚得越多越好。但制药企业的产品直接与公众的生命安全紧密相关,这就对整个制药行业在诚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没有任何一家制药企业不希望凭借产品本身优异的疗效来博得患者的信赖,只是鉴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当在经济利益与针对特定疾病的良好疗效这两个因素之外,又出现了某种必须重视的副作用问题时,制药企业的行为就必须慎而又慎了。
药品的研发与使用,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般简单恒定。许多针对某一特定疾病开发出的药品,虽然具有良好的正面疗效,但也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而且正面疗效与副作用之间,往往又没有一个固定的比值关系。这就需要制药企业与科研部门最大限度地药品的各类信息透明公开,而后由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风险权衡,做出利益最大的选择。
德国在这方面的做法让人印象深刻。德国电视上很少播放药品广告,即便是偶尔播放阿司匹林等普通药品的广告,结束时也一定会加上一段旁白:“为预防用药风险及副作用,请您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向专业医生咨询。”德国式的严谨,在用药指导上绝非多此一举,因为药品所面对的,是宝贵的生命。
从前几年的PPA禁药风波,再到龙胆泻肝丸被勒令更换原料成分,直至“万络”遭回收,安全用药的概念如今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这不仅是指药品管理部门和制药企业的重视,更是指消费者自身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制药企业的诚信也就越来越受各方关注。道理很简单,若连诚信都做不到,制药企业又拿什么去让人相信你有良药妙方呢?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