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降血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1-07 19:14:56
何先生今年73岁,原来一直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直到1997年5月突发脑溢血,医生监测他当时的血压为172/120毫米汞柱。抢救治疗出院后,出现嘴略歪且流涎,语言有些不畅,特别是左上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行走离不开拐杖。老伴鼓励他学习有关知识,去图书馆、书店查资料,读报刊,做笔记,还陆续买回多本有关读物,从中明白了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6年来,老两口密切配合,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摸索出控制血压的新方法。
监测 “寻峰”休 闲 居 编 辑
血压波动性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在24小时内的周期性节律大多呈“双峰状”,即每昼夜有两次峰值和一个谷值,且有相对的稳定性。
我使用自购的血压计监测自己的血压,找到了每昼夜超出正常高值的两次血压高峰时间段分别在0~2时和16~18时。找到这一特点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提醒我要在此“病理高峰”时段内提高百倍警惕,倘若忽视自我保护,再因过度激动、紧张、疲劳等引起“行为高峰”,两个高峰叠加形成“共振”,会大大增加脑溢血的危险,甚至致残致死;其次是可以更合理地服药;三是便于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和调整用药。
选药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医生会选择不同的降压药物,以达到降压的目的。我在医生的指导下,本着“个体化”用药原则,经过实践选定了硝苯地平 心痛定 等三四种降压药备用。我只服用最适合自己且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从不人云亦云去寻找什么“好药”,或依照别人的经验用药。药物基本选定之后,再查阅药物著作或请教医生、药师,甚至写信请教生产厂家,弄清所用的药物口服后达到血药浓度峰值 药效高峰 所需时间,以算好服药的提前时间量。
服药
我以自己为实验对象,在服用中、西两种不同药物的对比试验中发现,服药提前的时间量不是某个固定常数,须视药而异。如西药硝苯地平,只需提前1郾5小时左右,而中成药脉君安,则需提前5小时左右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这是我从药物著作中受到的启发:由于所服的药物不同,它们各自在人体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 药效高峰 的时间也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具体确定服药时间呢 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因为血压高峰出现的具体时间,便是服药时间的基点。而药效达到高峰 血药浓度峰值 所需的时间,就是服药的提前时间,让药效高峰尽可能贴近血压高峰甚至叠合。5年来,我采用这种方法服药,其效果比过去每天早、中、晚3次服药更好,我的波动性高血压便较稳定地控制在138/80毫米汞柱上下。
疗养
在稳定控制血压的同时,我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采取了一些非药物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进膳食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按运动处方坚持每天步行50分钟左右等。经过近3年的努力,我终于扔掉了拐杖,除左脚稍有麻木感外,已基本恢复到病前的状态,而且在颈椎、膝关节、视力、排便等方面,较脑溢血前还有明显改善,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亲朋好友及老同事们也都感到惊讶 回想起来真后悔,在脑溢血前我没有多学点保健知识,结果兜了个大圈子,才从惨痛的教训中体会到:对高血压的防治,医生固然很重要,但自身的必要知识和毅力也很重要,有时这甚至是决定因素。
为了方便记忆,我把防治高血压的过程编成了顺口溜:
高血压不可怕,
勤监测抓住它,
选准药巧计划,
提前服控制它;
治与养三和七,
学知识受益大,
综合治靠毅力,
有付出定回报。
何扶弱
专家点评:值得称道的抗病经验
何先生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许多地方值得称道。
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因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控制疾病的关键有些患者不重视健康,得了高血压也不积极治疗,把医生的建议当耳旁风,服降压药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何先生不仅治疗的依从性好,更可贵的是他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强,即主动寻找血压波动规律,观察药物疗效,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宝贵信息。因此,他重获无价之宝--健康。
高血压是与环境因素、营养代谢密切相关的疾病,因此,“三分治七分养”是至理名言这里的“养”是指非药物治疗,即改善生活方式,如饮食结构的改善、良好心态的保持、体育锻炼及体重的控制等,这些都取决于患者的态度及自觉程度。而缺少这一治疗基础,任何药物治疗都会事倍功半。何先生悟出其中的重要性,因此他得以延年益寿。
何先生把自己的高血压治疗经验比较专业、形象地告诉读者,比如,量体裁衣,即个体化治疗,这是难能可贵的。何先生已退休,因此不仅有条件、也有时间查医学资料,广泛咨询。对此,许多普通患者可能难以做到。但不要紧,医生会为每位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只是希望广大患者能像何先生那样:改善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好。如果还能为医生反馈更多信息,治疗效果会更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