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儿童攻击行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4-12 13:47:50
佳佳和莎莎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正好有一支,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莎莎也正要用,不肯给佳佳,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并把莎莎推倒在地,还用小脚去踢莎莎。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为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男孩的攻击性强于女孩。休 闲 居编 辑
攻击行为不仅影响他人,更会妨碍自己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另外,攻击行为与犯罪有一定关联。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有攻击行为。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较难适应社会,甚至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治。
攻击行为的原因 遗传因素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
家庭因素有些家长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儿童,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又如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行为。
环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如儿童在实验室中看见成人打玩具娃娃,等成人离开后,儿童也会学着打玩具娃娃。
由于儿童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很容易模仿周围的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是产生攻击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心理得到加强。
必须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偶然几次的攻击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好处”,其攻击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赞许,其攻击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攻击行为的矫治对策 1.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实践证明,生活在有良好家庭气氛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家长不应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
2.去除攻击行为的奖励物。
识别并去除攻击行为的奖励物,可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如佳佳和莎莎在一起画画,佳佳抢走了莎莎的蜡笔。对佳佳来说,蜡笔就是攻击行为的奖励物。这时,家长或老师要让佳佳把蜡笔还给莎莎,以消除佳佳攻击行为的奖励物。如果不把佳佳手里的蜡笔还给莎莎,就等于鼓励了他,他以后还会去抢别人的东西。同样,如果孩子打了人,家长不制止,打人就成为攻击行为的“奖励物”,使孩子觉得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后还可以去打别人。所以,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态度鲜明,使孩子认识到什么行为是错的,应该怎样做才对。
3.教孩子正确宣泄自己的感情。
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它也是点燃攻击行为的导火线。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正确宣泄自己的感情,通过正当渠道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尽可能将攻击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4.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和爱怜之情。
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痛苦和愤恨。有这种行为的儿童可能对自我不满,或者在爱的关系上受到挫折。家长要从各方面关心他,爱护他,可以让孩子饲养小动物,养成仁爱之心和爱怜之情。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可培养孩子丰富、深厚的思想情感,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有效途径。
5.对孩子的攻击行为作冷处理。
所谓冷处理就是暂时不予理睬,在一段时间里不理他,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如把孩子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让他反省,直到他自己平静下来为止。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的攻击原型。如果把这种方法与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6.引导有攻击行为的孩子移情换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然而,攻击性很强的人则不然,他们会继续攻击受害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在别人受到伤害时,他们没有感到羞愧和不安。如果家长能够从小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能有效地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
对于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指出,攻击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引导孩子想像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然后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像,如果你是受害者,你将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攻击行为。
7.家长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
家长必须注意自身修养,不要因自己对某些事情不顺心而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攻击别人。夫妻之间要避免争吵、打骂,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夫妻双方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要一致,即不打骂也不溺爱。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