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心理学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10-24 02:30:00
心理学校 ---------- 意识心理学
冯特在创建心理学的前后,曾就心理问题提出过两种不同的体系。第一种体系是冯特在海德堡大学期间提出的,在这一体系中,他把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他的构想是,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自然科学。为此,他仿效J.S.穆勒的观点,认为心理能够通过实验的方法而被带入自然科学的领域:“唯有实验才能在自然科学中有所发展,让我们把实验用于心理的自然”。在冯特早期的心理学定义中,他没有像他后来所做的那样把心理与意识一致起来。相反,实验的目的是去收集资料,对无意识进行推论:“心理学实验是一种主要的方法,它指引着我们从意识的事实到达下述那些过程,这些过程在我们心理的黑暗背景中准备着意识生活。”休 闲 居 编 辑
第二种体系是冯特在应聘于莱比锡大学之后不久提出的,并不断地对其加以修改。在冯特的时代,德国的知识分子已经区分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前者研究物理世界,探索控制物理世界的规律;后者研究人类世界,探索控制人类生活、人类发展和人类历史的规律。冯特认为,人类的躯体和人类的心理基础属于物质世界和自然科学,而对人类心灵更高水平的探索,也即对高级心理过程的探索,则属于精神科学。这样,“心理学便形成了从自然到精神的过渡。”生理心理学的方法与物理科学的方法有关。可是,由于出现了高级的心理过程,便需要其他的科学分析,也即需要特殊的精神科学方法。
1、方法。冯特心理学的核心方法是内省。旧的哲学心理学运用空想的内省来揭示心理内容和活动,但它由于不可靠和主观性强而遭到一些科学家的反对。在冯特看来,“意识的科学只能根据可以复制和系统变化的标准条件建立在客观的允许重复的基础之上”。为此,冯特区分了心理观察的两种方法:(1)内部知觉,涉及前科学的空想、主观、内省等方法,如同笛卡尔和洛克所实施的方法那样,这种内省是由任意的、无控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不能指望它对科学心理学产生有用的结果。(2)实验的自我观察,一种科学内省形式。在这种内省形式里,被试被置于标准的、可以重复的情境之中,并要求用简单的、确定的回答来作出反应。
在探讨实验内省的同时,冯特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心理研究方法,例如,比较心理学方法和历史心理学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涉及到有关心理差异的研究:比较的方法用于研究动物、儿童和失调者的意识;历史的方法用于那些由种族或民族决定的心理差异。在冯特早期的心理学计划中,历史的方法只是实验内省法的一个附属。然而,当冯特在撰写《民族心理学》时,他把历史的方法提到了与实验内省同等的地位。这一变化表现在:实验内省法主要针对“自然科学”,而历史的方法主要针对“精神科学”。
2、生理心理学。在冯特看来,心理学是对直接经验的科学研究,因此只要把心理理解为某一特定时刻经验的总和,那么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的意识或心理。至于心理在某一特定时刻能够拥有多少观念,冯特认为传统的哲学内省不能提供可靠的答案。因为没有实验的控制,试图内省出某个人心理中的观念数目是徒劳的。为此,需要运用一种实验,用以弥补传统的内省,使之完备,并产生数量结果。鉴于这一理由,冯特把生理心理的实验方法用于该领域。
冯特的一个实验是:被试坐在一个暗室里,面对一个投影屏幕,在大约0.09秒的一瞬间内,屏幕上闪现一个刺激。刺激物是按四列四行排列的随机选择的字母。被试的任务是尽量回忆出字母。回忆出的数目提供了一瞬间内可以把握多少简单观念的指标,因而也就回答了上述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未经训练的被试能够回忆出大约4个字母;经过训练的被试最多能够回忆出6个字母。这些数字与现代短时记忆容量的测验结果相符合。
从这个实验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到两个重要现象:(1)假设在实验中每行的4个字母构成一个单词,例如work, many, room, idea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回忆出全部4个单词的16个字母。假设在实验中各个字母是孤立的,构不成一个单词,由于孤立元素的字母很快填满了意识,所以被试在一瞬间只能知觉到4~6个字母。但是,如果把这些元素组织起来,就可以把握更多的数目。用冯特的话来说,这些字母元素被“综合”为一个更大的整体,被理解为一个单独的复杂观念,并被当作一个新的元素来掌握。(2)在实验中,被试对有些字母可以清晰地知觉到,而对另外一些字母只能模湖地知觉到。意识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场,其中分布着观念元素,场的一个区域处于“注意”的中心,那里的观念能够清楚地被感知,而处于中心区域以外的元素只能让人模糊地感到其存在,却不能辨认。
3、统觉。冯特在解释上述现象时运用了“统觉”的概念。统觉不仅担负着把元素积极地综合为整体的重任,而且还被用来解释更为高级的心理分析活动和判断活动。综合本身有两种形式:想象和理解。统觉是所有高级思维形式的基础,也是意志的随意活动,通过这种随意活动,我们控制我们的心灵,并赋予它以综合的统一性。
冯特在强调统觉的主动综合能力时,也承认被动过程的存在。他把被动过程分为不同形式的联想和“被动统觉”。例如,由当前的感觉联想到早先因素的“同化作用”。当前知觉到的椅子形象使人联想到一个早先获得的具有普遍性元素的“椅子”。再认是同化的一种形式,它分成两个阶段:先是一种模糊的熟悉感,随后是再认的活动。回忆不是旧有元素的复活,而是旧有元素的重组。人们无法重新经历一个业已逝去的活动,因为观念不是永存的。相反,人们根据当前的线索和某些一般的规则对它进行重新组织。
4、意识的异常状态。冯特探讨过幻觉、压抑、催眠和梦,尤其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精神分裂症”。他观察到这种疾病与注意过程遭受破坏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丧失了正常意识所特有的对思想的统觉控制,相反,他们受被动的联想过程所摆布,结果,他们的思想变成了一连串简单的联想,而不是受意志指引的协调过程。冯特的学生、精神病学家E.克雷佩林发展了这一理论。
5、心理语言学。冯特曾阐释过他的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是民族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像神话和风俗一样,也是集体生活的产物。冯特把语言分为两个方面;外部现象和内部现象。前者由实际发出的音或感知到的音构成;后者是构成外部言语流基础的认知过程。把心理现象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是“整体心理学”的核心,它使心理实验不仅可以触及心理外部而且可以深入到心理内部;人们可以把语言描述成一个有组织的有关系的说和听的声音系统;这一系统构成语言的外部形式。然而,这一外部形式只是深层认知过程的外观表达。深层认知过程组织说话者的思想,为发音做好准备,使听者能从其听闻中提取含义。这些认知过程组织说话者的思想,为发音做好准备,使听者能从其听闻中提取含义。这些认知过程构成语言的内部心理形式。
根据冯特的观点,说话过程始于一个想要表达的整体心理构型。统觉的分析功能为整体心理构型的语言表达作准备,因此必须把这一整体心理构型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和一种结构,该结构含有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例如,有这样一个简单句:“这只猫是橙色的”(The cat is orange)。它的基本结构分为主谓语。设G为整体心理构型,S为主语,P为谓语。由此,橙色猫这一观念就被分为两个基本观念,再加上我们特定语言所需的功能词(the, is)就可以用语言表达“这只猫是橙色的”。更为复杂的观念就需要更多的分析。总之,可以把这一完整过程描述成从一个不可表达的有组织的整体思想向一个由词的有序结构组成的可表达句子的转换过程。
在理解言语时,这一过程是可逆的。此时,需要的不是统觉的分析功能,而是统觉的综合功能。听者必须在心中把所听句子的单词和语法结构用来重新构造出说话者试图表达的整体心理构型。冯特指出,我们更多地记住的是听到的要点,而很少记得在构型过程中趋于消失的表面(外部)结构。冯特以这一见解支持他的言语理解观点。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