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肉芽肿病因治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20 14:41:10
腹股沟肉芽肿是肉芽肿荚膜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性传播疾病,主要在外生殖器及其附近部位的皮肤粘膜发生肉芽肿性溃疡,又称为杜诺凡病、杜诺凡肉芽肿、性病性肉穿肿等。本病由于在腹股沟处形成假性横痃,故属中医学“鱼口”、“便毒”的范畴。
本病主要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和种族性。在美国,黑人发病率高于白人;在非洲巴布亚新几内亚高于欧洲地区;在印度,印度教人高于伊斯兰教人。但特殊的种族敏感性尚未定论。生活贫困和社会经济落后地区的发病率也偏高,发病年龄常在20~40岁性活跃的年龄组,而且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3:1。
本病传染途径尚未确定,一般认为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由非性接触传染,因为无性行为能力的儿童也可发生本病,开放性的创伤也可感染本病,而且有一定的地区性,故认为除性传染外,也能自身感染。休 闲 居编 辑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病原体为肉芽肿荚膜杆菌,又称为杜诺凡菌,是不能活动的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无芽胞,长约0.5微米~0.7微米,组织涂片可见细菌在肉芽肿损害的单核细胞内,为一卵圆形的小体(Donovan小体),称细胞载体。此菌即在小体的空泡中繁殖,有时在多形核白细胞和荣细胞内的多个病灶中再繁殖,每个病灶含有20~30个小体,成熟后的细胞破裂释放到组织内。电子显微镜观察,与肠道细菌具有共同的噬菌体。因此,人们认为可通过粪便污染环境来传播,男性同性恋病人通过肛交而传染。此菌能在受精卵的卵黄培养基上生长。
从活动性损害的边缘取材,可见表皮由棘层肥厚到假性上皮瘤样增生,中心区域可有萎缩和溃疡形成,在棘层肥厚区域可见到多形核白细胞外移和小脓肿形成。在真皮上部显示弥漫性和高密度的细胞浸润、水肿,丰富的脉管及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浸润的细胞内含较多的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形成灶性的小脓肿,大量的组织细胞、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用姬姆萨染色,可见散在的大的单核吞噬细胞(组织细胞),胞浆内呈多囊分隔空泡状,其中有1~20个直径1微米~2微米卵圆形小体,即杜诺凡小体。
(二)中医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由外阴不洁,感染秽法之邪,或因素体湿盛,湿邪塞滞,郁久化热,以致秽浊,湿热之邪循经下注,发为本病。
【治 疗】
(一)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
(1)复方新诺明:为首选药物,每次1克,每日2次,连服20日。
(2)四环素:每次0.5克,每日4次,连服20日,孕妇忌用。
(3)红霉素:可用于怀孕妇女,每次0.25克,每日4次,连服20日。
(4)庆大霉素:每次8万单位,每日2次肌注,连用12日。
(5)链霉素:每次肌注1克,每日2次,连用10~20日。
(6)氨苄本青霉素:每次0.5克,6小时1次,连用12周,但疗效未确定。
2.局部治疗
局部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泡洗后,外涂四环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
以上药物治疗要坚持3周,虽可治愈,但易复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