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萝卜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1-08 15:00:10
汪曾祺写文章夸耀自己家乡小萝卜,因为是在杨花飞舞时节上市的,故称“杨花萝卜”。仅这一点,我就肯定是汪先生“编”的。江苏高邮的民众,不会如此看重“杨花飞舞”造成的意象,更不会有汪先生的审美闲情,绝不会把时令和萝卜放在一起。随后,汪先生在行文中继续“蒙”人,他说故乡小孩子经常在一起一边吃小萝卜,一边唱顺口溜:
人之初,鼻涕拖,
休 闲居 编 辑
油炒饭,伴萝菠。
本页下加作者按:“我的家乡萝卜为萝菠。”这一行自按不是“白加”的,它为故乡的小萝卜增加了经典性。更重要的是,汪先生把这一顺口溜当成了诗,上下左右的“天地”很大,于是读者心灵上的空间也很大,也就随着汪先生的笔触去驰骋了。
再后,汪先生文章就“意识流”起来,天南海北扯起了自己和萝卜的关系,从家乡的说到北京的,再从生吃说到了做菜,从吃别人烧的到自己动手做,从吃萝卜时生理感觉说到了心灵感应……
看来,介绍美食很需要先在自己心灵上形成意象,然后再生发出美文来。仅从上边几个小例子看,汪先生笔下之所以潇洒,是首先因为心里“有”;心里“有”过了同时更在阅历和笔墨上“强”__把这几条“加”到一块,才使他成杨花萝卜为周作人、梁实秋之后最善于谈到“吃”的作家。你信我这话么?
我由衷佩服汪先生,只可惜在其生前向他请教得不够仔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