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临社会性伤害,怎么办?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2-12 09:35:05
孩子面临社会性伤害,怎么办?
○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家长让孩子正确认识社会
休闲 居 编 辑
○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等公共场馆应该向孩子开放
○爱的沟通会消解两代人之间许多问题
4月8日-11日,"面向21世纪的社会工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举行,50多位国内外专家及社会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期间,记者了解到有两位社会学专家在社会学的层面,对家庭问题和家庭教育颇有研究。记者和他们进行了一番对话,请他们对家庭教育问题发表一下见解。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黄平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
记者:因为目前社会的经济发展的多元和变迁,家庭结构也随之出现一些变化。其中有不可避免的负面因素,给家庭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尤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引发的家庭问题越来越突出,给无辜的孩子带来了教养上的一系列问题。你们对此怎么看?
黄平:家庭模式的变化和工业化有一定关系,因为工业化把很多家庭功能转移到社会上。家庭的生产、服务等功能淡化,家庭中情感的分量越来越重。由此,因离婚率的上升而产生了大量单亲家庭、再组合家庭甚至非婚生子女等,这个弱势群体的出现,让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其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孩子。一对夫妇离婚了,也许大人们也受到创伤。但心灵受伤最重、最麻烦的还是孩子。这些孩子的人格及心理完善程度如何?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应该说,他们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我们忽略了孩子。不仅如此,有时社会甚至在歧视并伤害着这些孩子。我们已经注意到,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幼儿园、学校里很孤独。陆士桢:现在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确存在许多的伤害性因素。主流价值影响力的减弱,孩子不由自主地面对各种讯息。有职工下岗给孩子带来经济上的的惊慌;在街巷危机四伏,有游戏房、有赌博机、有灯红酒绿的色情场所;还有烟毒的诱惑等。北京的一个男孩,到理发店去理发,居然被妓女拉下水,这真让家长痛不欲生呀。也有来自家庭内部的原因。比如家庭破碎、家庭暴力、家长自身压力等等,造成对儿童的疏忽,孩子的权利(被抚养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受到伤害。还有对孩子过分重视的,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不切实际地加压,逼迫孩子承受过重的学习负担。
记者:面对由"问题孩子"发展到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增多,但我国的各类青少年组织向来只重视宣传"精英少年",而比较忽视"问题孩子"。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在这方面有否新的审视?
黄平:社会工作的原则是照顾并帮助弱者,即竭力帮助那些身体不健康、心理不健全和各方面条件都不好的人,让他们也有机会享受到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国家现在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情况,但具体到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据我所知,有关的政策还没有。社会不能产生大量弱者。妇联在抓婚姻中"第三者"介入的事情,民政部门在管理伤残人的权益。"问题少年"谁来管?我们觉得,等到孩子的问题大到触犯法律了,仅仅用劳教,这是不可取的,要防患于未然。陆士桢:关于以前重宣传"精英少年",忽视"孩子问题"的状态是缘于我们认识上的误区。在看待什么是人才上,整个社会都有一种成功焦虑。在西方,父母认为,孩子是"我生命的延续",孩子的快乐最重要。而在中国,孩子被视为家族生命的延续,孩子担负着光宗耀祖的使命,家庭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很高。这种过重的压力导致孩子容易出问题。孩子的成才之路太狭窄。"读而优则仕"在现代中国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排斥在成才路上孩子个性化的努力,不仅让个性不同的孩子站在同一起点开始学习,还设想让差异明显的孩子经过努力达到同一标准。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家庭都没有为个性化明显的孩子提供成才之路。家长在潜意识中,仍然认为读书是孩子成才的惟一标准,对孩子的差异性视而不见。其实许多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我们大人出了问题,社会出了问题。
记者:长期来我们的孩子是家庭、学校两头管。现在"减负",给孩子带来了一大块社会"空间"。在这段被家长称之为"空白"的时间里,社会上的一些娱乐场所,比如游戏厅、录像厅,仿佛是一个个"泥潭"、"陷阱",不断吞噬着孩子。
黄平:是的。儿童的健康发育,跟邻里、学校,特别是社区环境有很大关系。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是要帮助开展"服务儿童"的工作。在还没有社区组织的地方建立起这个服务场所,对社区组织还不健全的要进行重建、不断加以完善。通过社区服务来缓解孩子和家长的问题,给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社区服务需要有大量义务工作者,而不仅仅是专职的社会工作者。借鉴国外的经验,"义工"需要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兼任,律师、医护人员、药剂师、警察、老师、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及其他人员,甚至包括家长,可以在社区中一起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还有"减负"以后,大撒把是不行的。把孩子推向哪里去?我以为,社会上由国家投资的公共场所都应该向孩子开放。图书馆、体育场馆、博物馆、公园等对孩子都应当免费服务。既然叫公共场馆,就不能是商业行为。收费会挡住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陆士桢: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家长让孩子正确认识社会。对于社会现象,父母不要回避,带孩子出外参加一些活动,和孩子一起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和提高孩子对社会现象的识别能力。我们的任务不是一味地谴责社会的弊端,而是帮助孩子面对多样化的社会如何正确选择。平时,我就经常和我的孩子讨论社会上发生的各种问题,引导他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他的判断能力。我的17岁的男孩生日那天,同学约他去歌厅娱乐。我没有武断地命令他不能去,而是向他谈我的看法,那种地方怎么不适合学生,会给你带来哪些负面影响。最后说,这是我的观点,你自己选择。如果你一定要去,那么你好自为之。他想了半天,说不去了。你把事情说情楚了,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了。孩子就会对自己负起责任来。
记者:社会转型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代沟"上的难题比先前更加突出。当子女和父母的价值观发生冲撞时,怎么办?
陆士桢:金华的悲剧有个教训,那就是家庭缺乏爱的沟通,父母和子女交流甚少,互相不理解。这是我们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家长的一个命题--家长要学会爱的沟通,家庭要注重情感的建设。我们非常有信心地看到,人类社会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是那种残酷冷漠的东西已经走到了极限,现在的世界潮流是温馨和爱。当代的孩子的优点就是对当代的东西吸收得特别快,对爱的呼唤、对大自然的保护、对生物的关怀都走在了我们大人的前面。因此家长在现代化方面要向孩子学习。我们要正确认识孩子,我们的大多数的孩子内心充满了爱,他们参与社会的许多救助行动,不是受强迫的,虚伪的,而是源于内心的爱。爱的沟通会消解两代人之间许多的问题。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