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居两地,感情生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15 13:20:24
人生的大海茫茫,常不知应航向何方?
也许我们没有精准的座标指示,但我们却有圣经提供的经纬线,指引我们驶向遗失已久的真实人性,与丰美人生。
问:我拿到博士学位後,在美国的西海岸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最近,太太申请到美国中部一所大学的奖学金。她以前为支持我上学,打了多年的工。现在她想趁著还年轻,赶快拿个美国学位。本地大学没有能提供奖学金的,我们又付不起学费。但去中部念书又担心夫妻分居两地两年,感情生变。我们应该怎麽办呢?休 闲 居 编 辑
--旧金山一读者
答:人生每个选择,都反映出我们的价值为何。为生活打拼,常使现代人的家庭,父母、夫妻与儿女,迫不得已地四分五裂。尤其是中国人,一切都以功名为重,常使家庭生活成为功名下的牺牲。所以自古会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写照。
其实夫妻分居两地,感情是否一定会生变,这要视两人个性稳定性、分离时间长短,与对外遇的警觉性高低等而定。但分居两地,绝对是对婚姻的一个严酷考验。因为婚姻不只是一个名份,一纸婚约,还包括一个重要的内在本质--“关系”。一个在精神、感情、生活与肉体上,各个层面皆“结为一体”的独特关系。圣经形容“关系”是肢体,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所以感情生变,多半是因为关系已经近乎死亡。
在婚姻关系里,夫妻本应成为彼此的看顾者,照顾彼此生活与感情的需要,也要为彼此的生命成长出一份力量。但另一方面,夫妻更要成为“婚姻关系”的看顾者,用共享、共处,与互相扶持来维持一份有品质、有内容的婚姻关系。
很多“太空家庭”是丈夫赚钱给在美国的妻儿花,共享只在金钱物质的唯一层面,而忽略夫妻共享最重要的,是家庭的共同建造经验、孩子成长的共同经历与家庭回忆的共同参与。夫妻共处,则指的是为适应彼此所需作的让步与牺牲,为体贴对方所作的一些爱的小动作,再加上肢体亲热等等。
而夫妻扶持,更是生活各面的有难同当,生活分工,与精神上的挫折排解。这方面特别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不在一起,这些全等於是空白一片,什麽都谈不上。
两地相隔,婚姻关系是属於抽象的,没有具体内容。长久不生活在一起,时空差异,不管再怎麽靠电子邮件、信件鱼雁往返,用电话互通心声,婚姻关系仍然在停摆状态,家庭内在结构仍然是一点一点地在腐蚀。
彼此在生活中关怀的重点逐渐不同,久别重逢又得适应彼此间的差距。两个人因各自独立自主而愈隔愈远、愈陌生。因此“分开”,基本上是消耗既有关系的老本,在感情需要上,只支出而不存进。自然,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长久又遥远的时空消磨。
不只如此,婚姻关系也许可以暂时停摆,人的慾望却是不会休息的。独居,等於给魔鬼留一个余地。家人不在身边,行动、时间上都很自由,心灵里又空留了位置,门户是大大地开放,为外遇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温床。尤其是感情薄弱,心里懵懂未设防的,特别容易沦陷。
《雅歌》里说“毁坏葡萄园的小狐狸”,其实并非指第三者的狐狸精,而是人自己对爱渴望的私慾在作祟,才经不起诱惑。而这私慾,不只是拈花惹草、道德意识薄弱之类的人才有,忠厚老实的人也免不了。
所以如何作决定呢?上帝既已赐给我们一个婚姻的“葡萄园”,所有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决定,便应以“不伤害葡萄园”的原则下来作,葡萄园方能不断地开花结果。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