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在新环境里找到我的“奶酪”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2-16 12:13:17
校园生活:在新环境里找到我的“奶酪”
新学期开始已经快满一个月了,可对那些从外地或从本地转学到新学校的转学生、借读生,以及寄宿生却多多少少还有些不适应,不少学生抱怨在新环境里无法像以前那样如鱼得水。据某项调查分析,在各种心理压力中,"转学"位于第18位,可见对孩子来说,转学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华育中学的教导主任袁渝荣和位育初级中学的资深班主任牟金巧表示,其实只要学生和家长学会主动出击,也能在新环境中迅速找到属于自己的"奶酪",快快乐乐融入新校园。
【转学生、借读生篇】休 闲居 编 辑
主动出击,迅速融入新校园
攻略1入乡随俗,学说上海话
案例:父母来沪工作后,小陆也转学到上海读初一。可进入这个新班级后,小陆却觉得不快乐。他比较喜欢吃大蒜,可同学们却不喜欢他身上的味道,总是离他远远的。而他又听不懂上海话,每当同学课后聚在一起用上海话聊天时,小陆总觉得很尴尬,他想插话也插不进去,只能干坐在一旁。
[行家提点]到了一个新环境,转学生和借读生首先要明白,你要去适应这个环境,而不是坐等环境来适应你。所以你要主动去打破这个僵局。学生首先要放开一点,不要总是想自己是外地人,而是主动了解上海的风俗人情。如小陆的同学不喜欢大蒜的味道,小陆平时就不要吃大蒜,改在周末过过馋瘾。此外,学生也应该主动学习上海话,可以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既学会了上海话,又能够拉近与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攻略2适应新老师新教法
案例:因为搬家,小王从一所区重点中学转到另一所区重点中学。可新学校的语文老师上课经常传授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而不是让学生通过理解全文来把握,这种提纲挈领的总结让小王觉得很难适应。她在做阅读训练题时一会套用原先的方法一会又套用新老师的方法,影响了答题的正确率。
[行家提点]很多转学生来到新的学校后尽管会认真上新老师的课,可他们心里总是不自觉将新老师和旧老师作比较,感情的天平往往偏向旧老师,觉得不能适应新老师的教法。其实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老师和学生都需要一段时间来相互适应。学生应该学会发现新老师身上的闪光点,尝试使用老师的新方法,使自己逐渐适应新的学习任务,而不要用排斥的心态来看待新老师,将自己画地为牢。
攻略3放下架子主动倾听
案例:在原先的班级里,小朱是班长,班级里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她一个人说了算,小朱也因此养成了指手画脚的习惯。等她转学到了新的学校,虽然她不是班干部,可她却改不了颐指气使的做派,同学聊天的时候她喜欢强加自己的意见,而对同学的习惯她也喜欢评头论足一番。可她这样的做法非但没有博得同学的尊重,反而引来同学的反感,并不愿意和她亲近。
[行家提点]很多转学生和借读生从小做干部惯了,很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指手画脚。但这样的强势态度在新的环境里行不通,往往会给新同学留下一个骄傲、不易接近的印象。要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就要学会与人沟通,而与人沟通的第一步就要多听听别人的想法,当一个虚心的听众。在倾听中不但可以增进对同学的了解,也显示出你对别人的尊重,这样也换来了别人对你的尊重及好感。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转学生、借读生尽快融入新环境。
攻略4走出自卑阴影,大胆秀才艺
案例:来到新学校后小曹一直都不快乐。小曹来自郊县,身材微胖,又比其他同学发育早,为此她觉得很自卑,不敢主动开口和其他同学说话。每次她看到同学凑在一起说悄悄话就觉得同学是在取笑她,心里总是烦恼不已。久而久之,小曹开始害怕上课,她总是在上课时间独自一人躲在厕所;发展到后来小曹只要身体稍稍觉得不适就请假不上学,她赖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心理医生诊断她患上了学校恐怖症。
[行家提点]有些转学生和借读生会因为自己的外貌或者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使他们在新的学校里畏手畏脚,尽管他们心里很想有朋友,却不敢主动与新同学交往,因此变得越来越内向,甚至发展成自我封闭。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可能转学生、借读生的外貌或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他们有艺术或体育方面的专长。所以转学生、借读生应该胆子大一点,不放过任何机会,主动在新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得到同学认同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自尊心,由此在新学校里快快乐乐地学习和生活。
【家长学堂】
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家长要明白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总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不要给孩子压力,而是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告诉孩子不要一下子融入新环境,你对同学、同学对你都有一个摸索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对孩子进行正面解释。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因为和周围的人不熟悉,交流就比较少。因此,父母应该在这个阶段和孩子多交流,主动询问孩子在新环境遇到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因为孩子不了解风俗人情或其他误会而造成的,这时候家长应该帮孩子解释误会,并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帮孩子减轻压力和烦恼。
【寄宿生篇】
拨开寄宿生眼前的“迷雾”
如今,寄宿制高中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追捧”,让孩子提早进入一个完全由孩子组成的“小社会”,培养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这一想法固然是为了孩子的长远打算,但相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的学习生活有了一个不小的跨度。同时寄宿制高中的集体生活与家中的随心所欲、自由天地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离家”的孩子是否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呢?而高中又是一个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高中生开始追求一种同龄人间平等而独立的交往,此时的孩子又能否处理好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呢?
孩子不适应家长甚担心
单女士的儿子今年刚考入一所不错的寄宿制高中,对此单女士原本甚为高兴,但是一个月过去了,小家伙的反应让单女士开始变得忧心忡忡,儿子向她抱怨自己不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白天无精打采,晚上关灯后却兴奋得睡不着觉,功课上也渐渐变得吃力,还总觉得和同学之间没有话题,很生疏。虽然孩子的自理能力的确不太强,可对寄宿制如此“感冒”还是让单女士有点措手不及,“去寄宿制学校本来就是为了培养他的能力,孩子离不开家长,以后走上社会可怎么办呢?”
■专家提点
单女士的苦恼是现在许多寄宿制学生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才脱离父母羽翼保护下的孩子就碰到诸如此类的情况,究竟如何解开自己的“心结”融入新的集体生活?如何把自己在新环境下的不适应降到最低?为此,记者采访了育才中学校长朱吉政,让他为大家指点迷津。
●攻略1学习上的关键———质疑精神
朱校长表示,原来的家庭生活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现在要长时间地离开家庭,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我认为每个同学都要相信自己,进入高中就是走向成人的开始,将来要面对社会生活,要把握好现在的学习机会。”
高中的课程在难度上相对于初中有了一个“飞跃”,要求更强的个人能力,这是对学生自我理解能力的培养。若是学习上遇到困境,朱校长建议:学生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可以主动提出疑问,或者参加学校安排的答疑课。“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一般课后也会在校内,学生应该本着质疑的精神,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把疑问累积起来。”`
●攻略2生活上的关键———以勤补拙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些家里的宝贝疙瘩通常生活自理的能力比较差,不善于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对于那些动作较慢,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的孩子,朱校长觉得,自理能力完全要靠学生自身来慢慢改善。
比如那些早上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起床并做好个人卫生的孩子,朱校长建议可以在不影响别人休息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早起5-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个人的洗漱,然后逐步锻炼自己,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便能习惯寄宿制生活的节奏。“生活上有许多琐碎小事,在学生时代培养自己对这些事情的处理能力,对将来很有帮助。”
●攻略3人际交往上的关键———主动、合作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和身边的新同学相处融洽,一些性格内向、不合群的孩子往往在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后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朱校长说:“到新的学校生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进入状态的时间最长,他们应该注意和同学的交流与合作,自己要主动地想办法改变和大家的关系,多和同学们沟通,观察别人身上的长处和优点,这样彼此也就会渐渐熟悉起来。”
一个寝室里有多个学生,大家的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如何搞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呢?朱校长提议:合作。寝室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集体,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他们改善彼此间的关系,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