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终身体锻打造少儿健康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4-03 08:23:15
近日,市教委出台了2006年初中毕业生体育科成绩评定若干意见规定,初中6年级至8年级各阶段体育成绩各占中考体育成绩的20%比重,初中毕业体育测试成绩只占中考体育成绩40%。今年中考体育改革还首次设定了“必测类”和“选测类”体育测试项目,这些举措更注重考察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意识,通过考试改革来促使学生培养学生的日常锻炼习惯,提高本市中小学生的体质。
现状:中考前体育家教走俏
中考体育成绩不合格不能进市示范高中;若不能拿到优秀成绩,就没有资格享受推优。于是在中考前期,“体育家教”应运而生。为了提高体育成绩,一些初三学生家长不仅让孩子“临阵磨枪”,自己也纷纷在操场旁当起了陪练。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胡爱本无不担忧地表示,中小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德、智、体全面发展本应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可现在却是迫于形势来进行,这真是一种悲哀。
国民体质监测显示,中小学生体质现状不容乐观。
前几年我国中学生高考体检不合格率达到85%,现在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其中主要原因是运动时间不够。
青少年体锻九大怪现象1、体育课上不见“高难度动作”;2、“体育家教”成了香饽饽;3、部分体育项目后备人才招生难;4、学生体锻“偏食”严重;5、上海小囡运动会“甘拜下风”;6、中学生崇尚贵族运动;7、以仰卧起坐之长补耐力跑之短;8、“君子”只远观不“动手”;9、体育课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
原因:学校、家长不够重视
静态生活时间增加,身体运动减少,直接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全国学生体质调查报告显示,学生体质机能发展水平落后于身体形态发展水平。在学生形态发育继续提高,学生营养有所改善的情况下,肥胖已成为城市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肺活量呈现下降趋势,学生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素质水平出现全面下降。体质下降,机体对疾病的免疫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导致疾病的多发、高发,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家长、学校没有足够重视这种变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并且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一些学校对体育的重视还停留在应试上,没有真正认识到身体活动的重要性。
政策:中考看重平时体育成绩
市教委的2006年初中毕业生体育科成绩评定若干意见规定,初中6年级至8年级体育成绩各占60%比重,首次设定了“必测类”和“选测类”测试项目,这些中考改革举措更注重考察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意识,改变往年一次测试定结果的评价方式。
该意见规定,体育科成绩评定注重学生平时参加体育教学的实际,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分别由初中阶段体育课学习成绩和初中毕业体育测试成绩组成。其中初中阶段体育课学习成绩占60%(6—8年级各占20%),初中毕业体育测试成绩占40%(9年级体育课成绩与毕业体育测试合一评定)。
2006年中考改革方案规定,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收“推优生”和“零志愿”考生,其体育成绩评定须达到“良好”及以上;报考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及各区县重点中学的考生,其体育成绩至少达到“及格”。
与此同时,今年体育测试改革还首次设定了“必测类”和“选测类”。
初中毕业体育专项测试项目: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体能项目分为必测类(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和选测类(5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投掷),选测类项目的测试方法由学生在现场随机抽签确定其中一项参加测试。技能项目则在原有篮球半场区域内单手运球并行进间投篮的基础上,新增了技能项目。各测试项目的成绩分数权重分别占毕业体育测试成绩的10%。
专家观点促进全脑型体锻
在原来中考测试的基础上,今年的初中毕业体育测试项目新增加了垫上运动、单杠、双杠等技能项目,可由学校或学生各自确定其中一项参加测试。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徐本力认为这有利于本市中小学生进行全脑型的体育锻炼。中学生应该经常用双侧肢体进行活动,例如两手交替拍球、左右脚同时起跳,多用左手开发右脑功能。有关专家在全国19个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运用全脑运动方式的实验班学生在文化成绩、记忆力、注意力、反应能力和各种运动成绩方面都要高于对照班的学生。
(转载自《新闻晚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