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耳背可防可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4-30 08:37:46
爱耳日背景资料
3月3日是第七届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据相关统计,我国听力语言障碍人数高达2057万,其中儿童患者约为200万人,7岁以下儿童约80万,新生儿听力损伤总发病率为9.52‰,此外,听力障碍者数量还以每年2~4万人的速度递增。有资料表明,30%以上的老年人有听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和帮助。
多次社会调查显示,听力障碍在老年人群中较普遍存在,而其受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
那么,什么是老年性耳聋呢?老年耳聋是指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听力损失,其病理改变主要在耳蜗及蜗后,临床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言语识别率降低、脑干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延长等特点。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小声音听不到,大声音又怕吵,和人交谈有时能够听到声音但听不清讲话内容,言语识别率明显下降,同时有部分老年人会伴有耳鸣。
听觉器官老化属于自然规律,目前并无逆转此过程的方法。但并不是说,我们对老年性听力下降可以听之任之、漠不关心;也不是说,对老年性听力下降没有任何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办法。
在工作生活中尽量减少激发因素,能够推迟老年聋的发生。如降低环境噪声、节制脂肪摄入、多食用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鱼类、牛羊肉等,忌酒戒烟、积极治疗体内潜在病灶(龋齿、化脓性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劳逸结合、坚持体质锻炼、避免情绪紧张和情绪激动、忌用耳毒性药物等。
维生素A、维生素E类药物、肝素、ATP、地塞米松、生物碱类药物、山莨菪碱等西药,黄芪、葛根、骨碎补、黄柏、丹参、炙甘草、山萸肉、熟地等中药对改善听力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科学选配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专业化听力言语训练、听觉辅助用品的应用等都不失为有效解决听力障碍的方法。目前,感音神经性聋在老年人听力障碍中占大多数,合理使用助听器为其主要的康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助听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放大器,仅有放大功能。助听器已经进入数字时代。
那么,什么是数字可编程助听器呢?首先助听器通过一根特定的连线与电脑连接,电脑内装有助听器调试软件。当把听障者的基本资料和听力图输入电脑后,电脑会根据这些情况自动计算出助听器应放大的程度。每一位听障者的听力损失程度都不一样,电脑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调整放大程度,损失重的频率多放大,损失轻的频率少放大,使放大后的声音更加平滑,接近自然。
老年人一旦发现听力下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后积极采用治疗及康复手段,不要固守着传统观念,认为“人老耳背、人老眼花”为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不必去治疗、康复。因为对老年人的神经心理项目测试表明:具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组,其调控信念差、心理感受状态不良、有抑郁倾向。这说明听力障碍同时会给病人造成心理创伤,从而严重影响他(她)们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其参与社会的能动性,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值此爱耳日到来之际,呼吁全社会一齐来关心老年人的听力健康。
(转载自《光明日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