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是梦还是现实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6-05 08:22:50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当我们已对这些称呼感到陌生的时候,北京、上海等地开始对生育政策悄悄地进行了“微调”。这是否意味着持续了2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开始松动,二胎时代真的要到来了吗?
“房子要住就住2层,孩子要生就生2个,这才是生活质量呢!”休闲 居 编 辑
拥有两个孩子,已经和拥有一处大屋、一款名车一样,似乎已经成为城市中产阶级的新梦想。与此同时,民间有关计生政策有所松动的各种传言也此起彼伏,引得不少条件相对宽松人士浮想翩翩,跃跃欲试地要在生儿育女上“用足自己的权利”。为此,我们就请人口计生学专家、北京大学人口学博士生导师何平教授对目前流传甚广的“生二胎”说法一辨真伪。
细辨各种有关生育二胎的说法
说法1:博士学位的人将被允许生二胎
2002年,江苏省有人大代表建议允许博士、硕士这类高素质的人生二胎,借此来提高人口素质,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因涉嫌学历歧视,动议最终被否决。
何平教授:“博士可生二胎”说法没依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生育二胎严格控制在规定的七种情况之中,而这些规定里不存在博士可以生二胎的政策规定,所以博士可生二胎只是谣传或误解。
说法2:符合生育二胎者无需受生育间隔限制
上海在2004年4月15日取消了原《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应当有四年生育间隔的规定。由此,民间纷纷传闻,符合生育二胎者无需受生育间隔限制。
何平教授:只是部分省份进行了微调。
部分城市实行的取消生育间隔的新措施,实际上对生育两个孩子的条件作了“更符合人性”的进一步放宽。湖南、安徽、北京等地也出台类似举措。但这个政策并不适用于所有省份。
说法3:只要交纳“社会抚养费”就可以生二胎
国家政策规定,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民间于是传闻,缴纳了社会抚养费就可以合法地生育第二个子女。何平教授:征收社会抚养费决不意味有钱就可以多生孩子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界定了不符合规定的生育行为是违法行为,违法生育必须征收社会抚养费,对未在规定期限内足额缴纳的,加收滞纳金;对仍不缴纳的,还由法院强制执行,另外违法生育的人员,还将依法给予处分。这些规定足以说明,征收社会抚养费决不意味有钱就可以多生孩子,也不是缴纳社会抚养费就可以违法生育的。
说法4:只要伪造一张孩子的病残的证明就能生二胎
计生条例规定,独生子女经鉴定为残疾,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或将严重影响婚配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些人就认为只要伪造一张自己的头生孩子为病残的证明,也可以获取生育指标。
何平教授:此类鉴定十分严格,几乎无空子可钻。
随着政策执行的完善,钻这种空子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比如在北京,头胎病残儿童的鉴定,必须到指定医院,由专人监督,且病残的鉴定将伴随孩子一生,为了生二胎而动此脑筋,对第一个孩子来说太不公平了。
由此可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部分中国城市人的“二胎”梦,仍然只能停留在“怀想”阶段。
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国家从来没有真正放松过生育二胎的政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一些地方生育政策的变化只能说是在国家总的生育政策范围之内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所做的微调,在政策上和指标上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并没有突破或超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则范围。因此,这项基本国策在短期内并不会做大的调整的调整,所做出的调整也仅仅是针对特殊人群。
有多少人想生二胎
现今国人是否真有认为“两个刚刚好”?经过采访,我们发现对生二胎感兴趣的人可真不少,特别是孩子在4岁以内的年轻妈妈有90%以上的人表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被问及如果现在政策允许你是否愿意再次生育,更有50%的妈妈表示会有所考虑,但也有部分妈妈表示由于经济负担重、工作压力大、精力有限等等原因,暂时还不想考虑。那能生二胎的到底要不要生二胎,生了二胎对生活影响有多大呢?让我们听听来自各方的声音。
年轻父母的想法
赞成:还是生二胎好50%
让孩子体会更多亲情
许鞠28岁/杜匀33岁,
结婚6年,并育有1子,今年4岁
每当看着孩子一人默默地对着玩具的时候,我就会为他小脸上流露出的孤寂表情而难受。想想我小时候,快乐地做着哥哥的跟屁虫,为了争一颗糖我妹妹被我好是欺负,而现在我儿子,只能习惯自己一个人玩,虽然我已经尽全力多花些时间陪他,但我仍觉着他挺无趣的,要么每天盯着电视机,要么把玩具折腾来折腾去。所以,如果政策允许我想立马给儿子添个小妹妹。
重温育儿的幸福感
康若32岁/林俊35岁
结婚8年,育有1女,今年8岁
我喜欢孩子,喜欢被孩子依赖的感觉,我到现在还很怀念女儿六个月时肥肥的身躯,有着四个小坑坑的小手,伊伊呀呀学语的表情,以及"妈妈,陪我玩"那犹如天赖般的童声。现在女儿虽然还是喜欢我,但她大了,有同学有朋友了,我知道现在是我逐渐放手的时候了,虽然我很怀念她牵着我的手学走路的片段。因为这种感情,所以我跟我先生都希望能再生一个宝宝,如果政策允许的话。
二个孩子的生活更充实
文苑25岁/姜以宁28岁,
结婚3年,育有1男,今年1岁
我是全职妈妈,为了生儿子,我干脆辞职在家待产,反正老公的收入已够我们家开支了,妈妈跟婆婆现在又帮我在照料儿子,所以老公说,趁政策取消四年间隔的时机,再接再厉添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这样家里就更热闹了。
大孩子能学会关爱
颜萍31岁/邵辉宗35岁,
育有2子,头胎9岁、二胎2岁
我当时最担心的还是大女儿不能接受小妹妹,毕竟我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到了小女儿身上,但没想到大女儿在好奇了几天后,自然地接纳了这个小小的家伙,有时还像个小大人一样帮我照顾妹妹。现在眼见着小女儿糯糯地叫着:姐姐,姐姐,相差七岁的小姐妹也能开心地一起嬉戏,我觉着生二胎是值得的。
弥补头胎女孩的缺憾
卢海青40岁/江文伟45岁
育有1女,18岁
我们的户口都在农村,第一胎又生了女儿,应该是还有第二胎的指标,但考虑到我跟老公都是四十岁的人,不晓得怀孕的几率有多少,这个年龄出生的宝宝好不好,所以很是犹豫。不过最后,在看过多次专家门诊后,我终于还是以四十高龄怀孕,骄傲地挺起了大肚子。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出生,真希望是个男孩。
赞成派中以文化程度较高,收入稳定的家庭为主。是不是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儿女绕膝的梦想,或者说在每个女人的一生当中都曾有过一个阶段是希望能儿女成群,而这个幻想随着生二胎政策的松动慢慢在渗入女人生活的同时,成了女人心目中最为期待的愿望之一。
无所谓:生不生都可以30%
看是否条件具备
徐强32岁/吴芸30岁
结婚4年,育有1女,今年2岁
不强求,顺其自然。如果:第一政策允许;第二经济允许;第三不降低目前的生活质量;第四现在的宝宝喜欢;第五长辈也有强烈要求的话,会考虑生二胎。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那就把惟一的孩子努力养好,让她能吃好,穿好,学好,生活好也可以了。
有缘者得之
封云28岁/李加宁33岁
结婚3年,育有1男,今年4岁
儿子今年也四岁了,我和丈夫也符合生二胎的条件,因此有时说起二胎,还是会心动的。不过,考虑经济、生活,及第二胎对儿子的影响等方方面面的事,我们还是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有缘得之,无缘不强求。
这一群体是务实的,政策的改变他们也关心,但他们更关心生活质量是否应为老二的到来会降低。
反对:孩子还是一个好20%
二个孩子的花销太大
钱一平31岁/柯敏30岁,
结婚3年,育有1子,今年2岁
生第二胎并不是生下来就好了,要把他她养大养成材,需要投入无限的精力与责任,是否犯得着?而且,这势必要影响现在子女的心情,在独生子女普遍的社会中,看看人家都是爸妈围着一个孩子转,想到自己的爸爸妈还围着弟弟妹妹转,对他的生长是否有利?还有就是生活水平,有媒体介绍,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花费是49万元,但我们家如果生两个,就意味着百万的消耗,何不把第二笔钱用来提高我们夫妻自己的生活水平呢?
要给第一胎最好的
吴纤30岁/黄晨30岁
结婚5年,育有1男,今年1岁
我们夫妻本来就是爱享受生活的人,生儿子也是为了给大人一个交待,所以我们决对不会考虑去生第二胎,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还有可能提供给他最好的,两个就不行了,大人、孩子的生活肯定都受影响,所以我们不会去生第二胎。
反对生二胎的尤以创业期的年轻爸爸多。也许觉着生活够沉重的,也许已经习惯三口之家的生活,也许本来想丁克结果因为种种原因成了三口,不管怎样,这是一群三口之家的坚定维护者。
专家意见
生二胎:高龄产妇或第一胎有遗传疾病者须三思
发言人:鲁卿芳(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理由:普遍情况下,经产妇比初产妇生孩子的痛苦要减少,而且产程更短,而因为生第一胎而得的产科疾病比如妊娠高血压也会随第二胎的调养而获得痊愈。
不容忽视的是,有些儿科疾病往往在第一胎不发生,却容易发生在第二胎身上,例如RH溶血病,极少发生在第一胎,一般发生在第二胎以后的胎儿。且那些高龄产妇,也会因各种原因造成孩子先天疾病。所以高龄产妇或第一胎有遗传疾病者在生育二胎这一问题上要谨慎考虑,一定要来正规妇产科医院详细咨询、检查后再受孕;同时在生育第二胎孩子时,切勿以为“一回生、二回熟”,一定要像第一胎一样做产前检查,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存在本质差异
发言人:张越(儿童心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理由:许多人认为,独生子女的自理能力差,关心人的程度低,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家里有二个孩子会比较好一些。但我们曾做过一个“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教育与发展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在人格上是健康的,不存在人们说的那些缺陷,而且相当一部分还非常优秀,这说明独生子女不是先天性的“问题儿童”,他们与同龄非独生子女之间在社会化各方面的相同点远多于相异点。而且,目前人们认为在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在非独生子女身上也有,有的可能更严重。因而,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独生”还是“非独生”,而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无论是方兴未艾的“丁克一族”,还是现今蠢蠢欲动的“二胎家庭”,我们发现另类家庭结构的缔造者总是那些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双高”的大小白领,他们其中确有一部分是在较有主见地决定自己的生存状态,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出于虚荣心使然,他们的选择更多地带着向时髦文化靠拢的盲目性,而不是出于对自己、对家庭、对生命、对整个社会的负责。
当一个家庭考虑要几个孩子的时候,最先该问问自己的是:我的选择是否是一种盲从,然后从从个人生活、家庭状况以及社会利益诸多方面出发,进行理性地权衡,最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毕竟,选择“二胎”并非是件追逐时髦的事,它需要当事者作出更多理性思考、承担更多责任、付出更多代价。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