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快步进入世界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6-28 08:12:28
中医药快步进入一些国家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199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针灸作为治疗方法,目前在多数国家的医疗体系中得到认可; 休 闲 居 编 辑
1999年,第一个中药复方经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实验;
2000年,中医药首次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通过《中医药法》,以立法形式确认其医疗保健地位;
2000年到2002年,中药先后在古巴、越南、阿联酋和俄罗斯获准以治疗药品形式注册,是国际社会首次针对特定的传统医药进行立法管理和药品注册……
20年前,我国政府签署的卫生协议中很少有中医药内容,政府间开展中医药交流的国家只有几个。而今,这一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与美、加、法、英、德等68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或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覆盖了世界五大洲,政府间在中医药立法、教育、医疗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中医药也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格外重视,WHO在亚洲设立15个“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其中13个与中医药有关,7个设在中国。2003年,WHO在制定的《全球传统医学发展战略》中特别强调了针灸、中药等传统医药在人类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二快:国际人员交往增长快,海外正规学历教育起步快
10年前,政府间的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累计也就80项左右,而到了2002年,当年一年的启动项目就接近70项。近5年来,共与42个国家和地区及WHO开展了274项合作项目,年均增长率超过30%。中医药已成为我国卫生对外交流的优势领域。如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中坦)、合办魁茨汀中医院(中德)、中医药治疗大肠肛门疾病(中日)、中草药防治血液病(中澳)、中医药治疗哮喘(中俄)、中医药防治肿瘤和糖尿病(中意)等。中医药国际交流由原来分散、自发的劳务和产品输出,正逐步成为我国对外合作交流的优势项目。
也许你不相信,多年来,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一直居自然科学中留学人员的第一位。仅2003年,全国27所中医药大学就新招留学生4112名。其中,以亚洲最多,其次为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他们回国后,成为当地中医药医疗、教学和科研的本土骨干。同时,海外中医药正规学历教育起步迅速,如7989年法国政府批准在公立医科大学开设针灸课程;美国注册的中医学院72所,经教育部审查批准的达30所;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系,成为西方国家正式设立中医学系的第一所大学。
三快:中医医疗规模国外扩张快,中药出口增长快
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的中医医疗机构有5万多家,针灸师超过10万人(仅德、法、英三国就有约2万名,美国超过1万名),注册中医师超过2万名。在东北亚、东南亚等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中医医疗市场更大,当地中医不仅为民众服务,也为他们的首脑和政府领导人服务,深受欢迎。在非洲和中东地区,我国政府目前在40个国家的医疗队中中医师110人,占医疗队员总数的10%,使受援国政府和人民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疗效。
近年来,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化学药品市场,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2000年世界天然药物产业约800亿美元,到2008年则达2000亿美元,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已经形成。近5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整体呈上升趋势,2003年达到7.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5%。中药除出口到传统的非洲、美国市场外,近年来欧洲市场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超过26%。中成药出口80%集中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中药提取物的出口80%集中在欧洲和美国。
“快”固然欣喜,但要警惕制约因素“拽后腿”
中医药快步走向世界的同时,仍面临着国外民众认知度低、中药在一些国家限于保健品等不容忽视的难点。
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教授对此有深入的思考:首先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各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和国家就有个对中医药接受程度的问题,在亚洲就好一些,西方就难一点,这需要一个过程,有待于在东西方进一步互相交流、学习中达成共识;其次是中医药人才资源问题,当前国内中医药服务领域尚且有日益缩小、优秀中医药人才匮乏的趋势,国际上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更可想而知;第三是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化问题,目前中医药缺少国际范围内统一的疗效评价和诊断标准,难以达成共识制约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中医药姓中不姓西,标准化应以我为主,借鉴现代医学,而不能一味地强调与国际接轨;第四,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支持中医药事业,我们一直强调中西医并重,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这样如何给国际社会作出榜样。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疾病谱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作为世界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格局。中医药正快步走向世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说。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