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老师如何对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6-29 08:46:20
面对越刮越烈的中学生“早恋”之风,家长和老师们有的无可奈何,有的围追堵截,有的严厉禁止,有的循循善诱。态度和方法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某位中学班主任发现班上向来活跃开朗的一位男生有些反常,便与他耐心地谈心。男生终于犹豫地掏出自己写给一位女生的字条,红着脸说:“老师,你自己看吧。”上面几行草草的字内容是,他如何对那位女生有好感,如何喜欢她,希望与她建立超出友谊的关系等。男生怯怯地说:“老师,我是不是在谈恋爱?你认为我很坏吧?我知道辜负了你和父母的希望,可我真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喜欢一个女孩。”
休闲 居 编 辑
王老师不愧是一个高明的老师,她亲切地说:“那个女生的确很可爱,老师同学都喜欢她,你说大家都在同她谈恋爱吗?”男孩摇摇头,露出一丝笑容,老师充满诚意地说:“现在你对某个女生产生好感是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真诚的好感和思想品质不好是两码事。”
男生松了一口气,急切地问:“老师,那我应该怎么办?”王老师说:“既然这位女生不知不觉闯入你的心里,你无法躲避,那就正视这种感情,把它接受下来,让它安安静静地埋在心底。你可以把这种好感转化为激励自己投入学习的动力。她是大家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学生,绝不会为某种感情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你也不会因为这一厢情愿的好感牺牲自己的前途,你说对吗?人们都希望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为了获得,有时又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可以说,没有放弃就没有获得。所以,在不适合获得或不应该获得的时候,及时地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某种程度上说,放弃也是一种美,它反映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约束力,我非常希望在你的身上看到这种闪光的品质。”男生认真地听着,把那张纸条随手撕了,然后用手敲敲脑袋,自嘲似地笑了。
后来这个男生参加了市、省的数学竞赛,并考取了省内的一所重点大学。他除了像以前那样活泼开朗外,还多了几分成熟。
情窦初开的中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存在幻想,学影视中男女恋爱的情调,甚至感情冲动行为难以控制,都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其实中学生并不懂什么是恋爱,分不清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如果把青少年那种对异性的好奇,对异性的了解、亲近的需求,统统简单加以禁止,甚至用粗暴的办法跟踪盯着、训斥打骂,那就会给青少年心理上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负担。
北京一所中学严厉纠察“早恋”问题,班主任老师让每个同学无记名地检举班内的“有关人员”,然后当场唱票,有二三个人写了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的名字,老师就相信了这个检举,说:“小小年纪这还得了,功课没有学会,倒学会了恋爱!”班上一片哄笑声,大家都向那个不幸被选中的女生和男生投去鄙视的目光。那男生紧紧攥着拳头,咬牙忍着,那女生哭着跑了出去……
后来,那个男生转学前,写了一封信给这位女生,并把它公开了。他在信中说:“老师请家长交检查,我和你都没有写检查。因为我们都明白,这确实是纯洁的友谊呀!最可气的是家长也不理解我们。我的父母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被老师请去的妈妈,平时从不对我大声训斥,那天却那样说我。老师家长为什么都不理解我们的友谊?难道男女生互相接近就一定是在谈恋爱吗?我父母说他们那时候,男生跟女生很少说话;还说有位有名的老师,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不让男女生互相说话。他们怎么都那么封建?这难道正常吗?”
这种对所谓早恋的粗暴干涉,使许多中学生产生了一种紧张和恐怖情绪,好象男女同学不能正常交朋友。只要男女生接触比较多,就不正常,就“走进早恋误区”,老师家长的这种认识实际是把无知的孩子往那个“误区”上推。成年人都认准“早恋”危害极大,使青少年分心,学习下降,其实所谓早恋的无形的巨大压力是对青少年更大的危害。试想,因与异性交朋友受到老师、同学、家长歧视的少男少女,整天躲不开别人的嘲笑与白眼,他们的学习成绩能不下降吗?或许他们当初并没有太多的情爱意识,那么,“早恋”的帽子不是促使他们以假当真吗?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委员布罗尼斯拉夫在书面发言中说到:“在即将结束的20世纪的教育哲学中,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与人的尊严、协调一致的愿望和目的密切相关。尊重个人的权利与其责任感是并行不悖的,而且鼓励男男女女学会共处。然而,日益严重的排斥现象还存在,它被列在解决当今世界面临主要问题的议事日程上。”
如果与异性交往是一件没有压力的自然的现象,那么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与人的交往,包括与异性的交往;可以把对异性的好感变成学习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可以互相学习,优势互补。这样出来的孩子容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孩子内心充满希望和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很精彩,可是又不愿表露。这时如果得到积极的引导,他们便会打开美好而神秘的心灵之窗,让热情、才智源源地流淌出来;如果受到强制的压服,他们便会把受了伤的心灵深藏起来,让压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成人不应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批评他们,因为孩子交朋友多数并不是成人的谈情说爱。倒不如在青春期阶段,多教给他们必要的生理和性科学的知识,使孩子们一方面大大方方地与异性交往,一方面又增加理智的意识,学会自我感情的调节与控制。
有一个男孩,收到一位女生委婉的信和她的照片。男孩的母亲对孩子说:“这件事你自己处理吧,妈妈相信你。”男孩说,我体会到的是一种奇特的幸福,一种满足感和被信任感。这个孩子感到自己在处理和女同学的关系上是主动的,感情的盲目性小,对自己反而把握得好。
中国传统对男女交往就比较封闭,所谓“男女受授不亲”,男女关系问题在很长时间都被看得很重,直至今天依然把青少年与异性交朋友看得很糟,是不奇怪的。然而这种传统观念给人带来的缺陷是不容忽视的。
一位女士遭遇了失败的婚姻,反思过去说:“从来就不敢与男生交往,上中学后也从未交过男朋友。到了老大不小的年龄了,别人都帮着操心,自己也觉得该解决找对象的问题了。于是经介绍认识了一位。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适合我,我适合什么样的人,稀里糊涂就结婚了。后来发现两人其实不合适,可我过去确实是没有与异性交往的经验,哪里懂得怎样选择朋友呀?”
中国许多青年找配偶困难,需要别人帮忙介绍;或者不会择偶,不知怎样估价自己和别人;或者不懂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丈夫或妻子;或者婚后发现不合适,结果成为没有爱情的婚姻,等等,许多都是因为缺少与异性交往的经历、与异性交往的能力造成的。
不管怎么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男孩女孩的交往将不会受到粗暴的干涉。人们会发现,学会与异性交往是一件大好事。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