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青果的滋味--大学生“同居”调查手记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7-19 08:28:52
■引子
校园受访者A:能拥有自己的空间多好啊!可惜我没钱,有钱我也出去租房子住,和同性住异性住无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呀!
休 闲 居编 辑
校园受访者B:同居有什么不好?最主要的是感情要好!只要真的相爱,住在一起是很正常的事。
校园受访者C:同居可以使爱情达到更高的境界。两个人住在一起,可以互相照顾,互相学习,只要合理地安排时间,比住宿舍效率高多了。
校园受访者D:都什么年代了,异性同居或合租应该不是新鲜事儿了,当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该成“古董”了吧?
从字面来看,“同居”一词仅仅指的是“共同居住”,在《婚姻法》中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也只是解释为“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这样的法律概念中似乎未点明多少与性和非婚背景的内容。然而在历史文化的变迁中,它却被赋予了特定的隐含意义,一度让人们讳莫如深,谈“同居”色变。似乎“同居”一词就此披上了一件“非礼勿说”的外衣,似乎就能看到从一张嘴巴到另一张嘴巴的蜚短流长。是该重新审视这个词的时候了,我们会看到“同居”与时俱进而带来意义上的变迁,校园的另类、实验的先锋们正用自己的行为去诠释新的定义,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无“性”同居
调查资料A
一方面是陈旧校舍的年久失修,一方面是各大高校的猛烈扩招,学生宿舍的脏乱拥挤几乎与民工无异。高校在招生制度改革的同时,并未及时跟上后勤服务等配套措施。成长于80年代独生子女们,大多有自己的书房,家庭环境与校园环境的反差,使许多新生无法接受。适应能力强的,就默默忍受;而经济条件宽余的,便纷纷离开宿舍,寻找自己的一方空间。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异性合租正在成为一种新现象。有人说,异性合租为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增添了一丝亮丽的色彩。上海社区服务中心曾对预约登记的近4000名白领作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喜欢与人合租的达95%,其中有超过85%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与比较谈得来的异性同事、好友合租。在江苏省某高校的抽样调查中,在外租房的学生约有半数表示愿与认识的异性合租,也有部分表示不反对,完全持反对态度的人不到10%。有人认为与异性合租较有安全感,更容易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
“异性同居,难道一定会着上‘性’的色彩?我们能够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不管形式如何,请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
同居故事:小米和阿刘的故事
小米准备考研了。她在一所大学里读中文。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着满天飞舞的梧桐叶子和她心仪的菁菁校园,还有一年她就要走出象牙塔,去面对生活的竞争,工作的压力。小米舍不得手中的书本,舍不得那些密密麻麻的方块字,于是她和男友商量:考研。
刚刚踏上考研的路,小米就碰到了头疼的问题:环境!对,小米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寝室里的姐妹大都沉浸在毕业的气氛中,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多愁善感地等待着将要来临的“劳燕分飞”。要不然就是毕业前夕的潇洒,关心的是美容、健身、娱乐。这一切都和小米的步调格格不入。每天上过自习之后,回到寝室里,正赶上大家聊天、嬉笑的高潮。小米开始焦急了,甚至彻夜不眠。她需要的是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要有好的学习氛围,而周围的同学总是给她各种与考研无关的信息,刺激着她的神经,有时候她都动了放弃的念头。问题最后解决了,因为她遇到了阿刘。
阿刘也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他面临着与小米一样的问题:环境。寝室的哥们整天上网、喝酒、胡侃着各种漂亮的美眉,各种频率的声波从寝室的各个方位向想安静看书的阿刘袭来,充斥着他的耳膜。书上的东西忘得快,而哥们每天在耳旁唠叨的女孩、游戏、年薪总会纷扰着他的心。阿刘想想决定搬出寝室,另择佳处,潜心“修炼”。
他们是在找房源的时候碰见的。两个人都看中了一套环境安静的房子,离学校近,两室一厅,房子不大,但容各自书桌一张足矣。但如此顺心如意的“桃花源”仅此一处,且过期不候,两个人一合计,干脆,来个大胆的举措:异性合租。
小米有点担心,一时间各种问题涌上心头,自己的安全、两个人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小米不认识他,会不会有诈?小米的男友倒是开通之人,他背地里帮着小米早打听好了一切,阿刘乃本校行政系人士,目标考研,心无旁骛,素喜安静,成绩优良,更重要的是早已有一女友,两人放心了。其实,在他们“调查”阿刘的同时,阿刘也在对小米明探暗访。这下大家都放心了,于是进住属于自己的安静小天地,互不干扰,自得其乐。
在考研的日子里,小米和阿刘各自为阵,互相监督,互为良师诤友,英语和政治是他们共同的必考科目,于是两个人有了很多的共同话题,相互启发,开导,他们有时开玩笑说这是上小学时一帮一学习小组之“大学版”。
第二年的三月,是个万物苏长的日子,校园里,梧桐树的枝头又缀满了翠绿的叶子,叶子上是否写着他们的希望?分数下来了,他们共贺自己的成绩。五月,通知书像一枚梧桐叶,递到他们的手中,在这方校园里,他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叶子和果实。
小米告诉我,考研的日子过得很充实,也很踏实,每日都是紧张的复习,到了冲刺的关头,感觉就像两个人相互搀扶着走过险途。各自的朋友也很理解我们,放心地让我们去圆自己的考研梦。寝室里的同学也很乐意这样,因为他们也不必为了影响我们而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异性同居,在别人的眼里似乎与尝“禁果”等同,这样就一定会着上“性”的色彩么?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不管形式如何,请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
专家如是说:无“性”同居不违法
对于此种“无性同居”,社会上莫衷一是,褒贬不一。它是否有悖于我们的传统的伦理道德,有悖于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它将何去何从,这都是我们亟待了解的问题。
一位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赵所长告诉记者,男女合租一套房在国外比较常见。随着我国人口流动频繁,这种租房方式将越来越多,至少它可以节约租金。为何男女合租一套房会引来他人的非议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在作梗,在国外,很少有人过问此事。
南京东南律师事务所的王庭军律师认为,此种“异性合租”并没有触及任何法律条文,很多人把它与“非法同居”混为一谈,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只是交了租金就对房屋有使用权,而并没有规定合租一套房者必须是同性。公安机关有保护租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义务,同时其形成的其同租赁关系也受法律保护。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有关社会学家指出,异性合租既然存在了,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社会意义,城市里的异性合租族在观念不断更新的年轻人当中将会越来越多。至于其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不良的后果,那也并不是异性合租这种形式本身带来的。
■有“性”同居
调查资料B
2001年4月,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作出规定,对报名者条件进一步放宽,并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的大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南京的几所著名高校一致持反对态度,江苏省教育厅学生处的一位官员则明确申明,在国家新政策没有出台之前,绝对不允许江苏高校学生结婚。且不管这场争论将导致何种结果,但大学生的性需求问题已经随之浮出水面。正当青春年华的学子们是否就该为了学业而压抑人性?或者情欲需求的满足就必然导致学业的荒废?学业与爱情真的只能是一对矛盾吗?
早在1997年,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的《全国大学生异性交往》调查中就已显示,在校大学生的性接触比例达到——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爱抚:男生25.6%,女生28.9%;性交:男生10.9%,女生8.4%。大多数年轻人认同“存在爱情的前提,婚前性行为没有必要反对”。对数据的交叉分析还显示,年龄越小对上述观点持赞成态度的越多,80年代的年轻人比他们的前代人对此问题的赞成度高了16个百分点。专家认为,中国的年轻一代对性的开放和宽容态度将成为趋势性倾向。
同居,给性的开放带来了机会,也正是由于对性的宽容,另类同居也就有了孳生的温床,恋人之间的同居故事愈演愈烈,真正意义上的夫妻生活已有模有样地开始搭锅起灶,除了没有一纸证书,其他的全盘照收,酸甜苦辣尽在自己“爱的小屋”演绎或正在上演着。
“爱他,所以愿意和他住在一起,共话朝夕,共度风雨。”
同居故事:宇和晴的故事
宇和晴在网上认识了。他们的网上聊天源自于各自失败的爱情,晴向宇倾诉着自己的痛苦和无奈,宇也把晴当作知心朋友,说着自己爱情中的苦涩和心酸。两个受伤了的人总是能找到许多契合的话题,于是他们在网上总是聊得很开心。
不开心的日子也会接踵而来。晴是独生子女,不习惯在寝室里和大家一起生活,环境的嘈杂,个人空间的局狭,加之她与室友相处也日渐生疏和冷漠,全无家里的温暖。晴有了搬出去的念头。像往常一样,她上网找到宇,问他意见。
宇担心,这个未曾谋面的女孩出去住能照顾好自己吗?不会遇到什么不测吗?在心底,宇告诉自己,难以放下的牵挂是因为以后网上就见不到晴了,那样的生活似乎就此漏掉了许多音符,少了些许美丽的颜色,宇明白,他爱上了她。
就像每个网恋一样,他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见面了,就像每个爱情故事一样,他们相爱了。
恋爱中的人常常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当晴实在忍不住寝室的种种不适,决定还是搬出去住,宇决定守候在晴的身旁,关心她、照顾她,给她又一个温暖的家。
房子很快就找到了,是一套小居室:一间卧室,一间小客厅。房东在客厅的一角给宇支了张简陋的小床,宇没有任何怨言。每天晚上他在床上躺下,想着房间里面睡得很香的晴,心里总是飞扬着幸福的感觉,让自己爱的人踏实地睡在安全的地方,照顾她的起居饮食。很快,房间里就充满了温馨的味道。他们又添了灶具,平日里自己在家做饭烧菜,更有家的诗意。
晴吃着宇为她做的菜肴,住着宇打扫收拾过的房间,看着每晚睡在外边的宇,她的心融化了,终于一天晚上,她把宇的被子搬到了自己的床上,两只枕头也并排放在了一起。
如今,晴和宇一直在一起生活。晴现在想过一种锅碗瓢盆的生活,系着油乎乎的围裙,身上有一种实在的气味,饭香,菜香。或者开一盏橘色的台灯,两人坐在书桌前,专心致志地看着各自的书,聊着充满憧憬的未来,晴叹道,也许这才是一种实在的爱,住在一起,更了解对方,更容易磨合两人之间的感情,爱他,所以愿意和他住在一起,共话朝夕,共度风雨。
教育部门如是说:严惩不贷
大学生同居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此,一些高校和教育部门早已有明确规定。某高校在校报上醒目位置对近来校园内发生的一系列大学生越轨事件进行了曝光:一女大学生校园的花园内与男友发生不正当关系,被保安发现;一女大学生与男友在校外同居被查出……
云南某大学对大学生同居作了明确规定:一经发现,立马开除学籍。
江苏省教委在近年颁布了《学生违纪处分细则》,专门对学生私自租房作了规定,明令禁止在校学生擅自在外租房,一旦发现将处以警告以上处分。
当然,有的学校对此的态度是:只要是不出“事”,便视之若无,置之不理。
后记
时代真是变了!猛然间,很多东西都在不断的嬗替,从无到有,从肇始到成熟。昨天还新鲜得耀眼,今天却可以漠视不见。若干年后,当我们翻开一本比较摩登的词典,也许都难以找得到“同居”这个词汇,同居本身也会随时间的迁移在人们的观念中或淡漠或深化,不管未来如何,还是记住这个时代的“同居”。有很多个小米和阿刘在同居的日子互相激励,有很多个宇和晴在同居的日子经营着自己的“家”和爱情。他们在突破,在创新,试图在爱情的记忆里留下美轮美奂的青春符号。
从中国近现代史中都可以发现,大学生永远站在新思潮的最前列。他们的思想大都受西方文化的潜移默化。但同居生活方式在西方的出现和流行,是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的,并与当地的国情、文化息息相关。而在我国,文化背景和伦理道德与西方都有所不同,现阶段对待非婚同居,社会还缺乏足够的适宜环境,所以同居者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来正视现实。
摘自:东方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