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产业化——“川白芷”的科学种植运作模式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08 21:27:53
柳树镇魏家营村,涪江河边一个富饶的村庄。
村里有个种植户,叫皮之康,从82年初中毕业开始种白芷,每年至少6、7亩,与白芷有了感情。2002年,银发搞白芷GAP基地建设,魏家营村被纳入基地区。
2003年,皮之康种植的白芷每亩产值达3000元,加上间种的其它作物,每亩收入4000多元。他感慨地说,以前种白芷,靠撞大运,运气好,亩产有400公斤,还担心市场上不好卖。现在,有了GAP基地建设,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科学技术,每亩一般都产500至600公斤,年初就签购销合同,市场也不担心了。休闲 居 编辑
在魏家营村,有皮之康这样的种植大户几十户,他们都因种植白芷而快步走上了小康路。
而在全市,直接受益于银发公司的白芷产业化经营的药农无计其数。
长期以来,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的遂宁,和其它丘陵城市一样,依靠粮猪安生、绣花般耕种,农民收入、财政收入、GDP指标均大大落后于农业发达地区,传统农业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遂宁药农种植白芷也是按照传统的粗放模式进行的,环境污染、市场信息不灵、种植结构不合理、小块单户种植使科学技术难以推广等,都是无法克服的顽疾。特别是药农之间缺乏纽带和桥梁,不利于中药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而原材料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附加值低,又阻碍了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民的致富。
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80年代初,国家刚刚开始搞市场经济,有个南强人叫向本金(音),胆子大,从遂宁收购了约50吨白芷运到广州,由于信息不灵,收购后的处理方法不当,卖不掉,还造成白芷发醇,全部烂掉,只好倒进了大海。不但血本全无,还支付了一笔不扉的污染费。
遂宁药农永远忘不了85年。这一年,遂宁白芷遭遇了“滑铁卢”。
上一年,遂宁白芷种植面积有4000多亩,市场价格卖到了5元一公斤。于是,85年,药农蜂拥而种,当年种植面积增加到几万亩,后来市场上卖8分钱一公斤。有药农拿来当柴烧,但白芷燃的是阴火,把锑锅底都烧掉了。附近简阳、乐至几个小酒厂可是忙欢了,大量收购去烤酒,烤出的酒一股浓浓的苦味,根本卖不出去。
历史的教训充分证明,遂宁白芷需要一个龙头企业来规范白芷种植和推进产业化进程。
本世纪初,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大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保农民、财政双增收”的思路,经过专家考察论证,两条发展线路形成共识:一条是传统的生猪和榨菜具有潜在规模效益,另一条就是白芷、果蔗可以后发制人。
遂宁农业要振兴,农业产业化成为攻坚突破口。
银发公司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带领药农实现白芷生产产业化的重任。
2001年,四川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将银发公司确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省委副书记陶武先在考察后感叹地说,遂宁有个你有我无的东西,白芷。可以做大做强,充分利用,相对垄断。
市委书记袁本朴(时任市长)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十分重视,他要求,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有龙头企业牵引,必须要有千百万农民参与,党委、政府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各级干部必须转变作风抓落实。他多次表示,银发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我来协调。
代市长任永昌(时任市委副书记)指出,扶持龙头、引进龙头,是产业化经营的生存活力源;抓住国际、国内市场,是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活力源;选好项目、引进人才、创新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后劲活力源。他直接把银发作为工作联系点,全面指导白芷的产业化工作。
邓新民、贺文、何国泽、何顺洪、张云尧等市、区领导均对白芷的产业化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市科技局、工商局、药监局、卫生局、农业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都向银发伸出了援手。
白芷GAP基地所在地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农民也积极支持,全力配合。
2002年8月,由银发公司牵头的四川省遂宁白芷协会成立,下辖7个分会,会员2000多人。遂宁药农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
协会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像搞人口普查那样把全市可种植白芷和种白芷品质最好的土地进行了普查和摸底,资料涉及一家一户,建立了基础档案。
协会是组织带动药农致富的纽带。协会有序地把广大药农组织起来,搞技术培训,实施科学的种植方法,规范市场价格,反不正当竞争,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市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协调农户与政府、农户与市场的关系。
基地是科技园区辐射的成果。银发公司多年逐步建成了近万亩的科技示范区和辐射区,示范区是药农对照的样板、培训的学校。其中船山区中脊村中心试验区占地200亩,其规模设施在全省堪称同行业一流。
药农是项目的参与者与受益者。药农通过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培育了科学意识,增强了积极性,丰富了种植经验。2003年,银发的白芷GAP基地共产白芷500余万公斤,按收购合同保护价统一收购,实现销售额3000万元,其中药农获利近2000万元。
从2001年起,银发就与全国各大科研院校联姻,开发白芷新产品。当年,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开发处签订了联合开发抗眼疲劳的白芷类新药的协议;2002年,公司与市中药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了以白芷为主药的“白灵胶囊”,并被评为市优产品;2003年,公司进一步加快了白芷系列精深产品的开发力度,在成都创建科研所,同时加大了“白灵胶囊”申报为三类新药的进程(该产品目前已被批准为功能性保健食品),同时,公司科研所与济南倍力公司、成都倍力微粉中药公司签订了白芷科技开发合同,并涉足白芷护肤美容产品的研究和白芷香精的提取等;今年,公司建立了网络,与东南亚国家全面合作进行网络销售,同时,与国内著名药厂同仁堂等合作在遂办药厂、研制新药的工作正在洽谈之中;下一步,公司还将立即建设中药饮片厂,生产优质中药原料直接供给制药厂商,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商品的白芷研发进展迅速,“怡神胶囊”已研制成功,“芷安美肤膏”进入临床试验;白芷粉末将大量用于制作佛香,出口泰国和印度;提取香精生产香水,将白芷做成樟脑球;将白芷全面进行精细包装,制成旅游纪念品……
项目运行是否科学合理,也取决于项目业主的开拓意识、风险意识和前瞻意识,取决于业主的经济实力。从争取项目到基地建设、科研投入、产品研发、市场开发,银发公司先后投入了1000余万元。
公司+科研+协会+基地+药农,产业链形成了。银发通过四年的艰苦努力,摸索和总结出一条适合“川白芷”科学种植的产业化模式。
这种模式已经使白芷的开发走上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放眼遂州大地,经过近四年的实践,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硕果累累,全市今年粮经饲作物比为6:3:1,农民人平增收320元,财政收入岁末入库已达5亿元,比2000年增长18%。
银发也为遂州大地如火如荼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国家中药现代化种植基地办的专家教授在视察遂宁“川白芷”基地后说,“川白芷”GAP研究进展快,运行方式独特,资源优势突出。不久的将来,银发将成为中国的白芷大王!
遂宁人有福气,有了“川白芷”。
“川白芷”选择了银发,银发人钟情于“川白芷”。
“川白芷”这块几百年响当当、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在银发的悉心经营下已经闪耀出更加炫目的光彩。
遂宁人注定要因为“川白芷”而名扬天下。
银发人永远会牢记一个目标:早日成为中国的白芷大王!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