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有什么药理作用?
人气:
10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7 22:41:22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大黄(《本经》)
异 名休 闲 居 编 辑
黄良、火参、肤如(《吴普本草》),将军(李当之《药录》),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
基 原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原 植 物
1、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2、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又名:鸡爪大黄。3、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又名:南大黄。
采 集
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控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药 材
1、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即西宁大黄和铨水大黄;2、南大黄 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
成 分
大黄具有泻下作用的成分,是几种葡萄糖甙和甙元,其中甙元是主要的,因其泻下作用常强于其相应甙元。甙元主要是蒽醌衍生物,包括大黄酚(Chrysophanol或Chrysophanic acid, C15H10O4)、大黄素(Emodin或Rheum emodin, C15H10O5)、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C15H10O5)、大黄酸(Rhein, C15H8O6)和大黄素甲醚(Physcion或Parietin、Rheochrysidin, C16H12O5)。其中蒽醌甙有较强致泻作用,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种:大黄酚-1-葡萄糖甙或大黄酚甙等。此外还含有大黄鞣酸(Rhrum tannic acids)及其相关物质,如没食子酸(Gallic acid, C6H2(OH)3COOH)、儿茶精(Catechin, C15H14O64·H2O)和大黄四聚素(Tetrarin, C32H32O12)。此外还含有脂肪酸,如已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药 理
1、泻下作用 一般认为产生泻睛作用的有效成分乃蒽醌甙,如果此种甙水解而失去糖的部分,成为游离的蒽醌类(如大黄素),效力即减弱,至于蒽醌本身则几无泻下作用。2、抗菌作用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蒽醌类衍生物,其中以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及大黄酸作用最好。抑菌的有效浓度为1.5—25微克/毫升。3、抗肿瘤作用 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小鼠的黑色素瘤、乳腺瘤及艾氏癌腹水型(皮下型无效)均有抑制作用。4、其他作用。
炮 制
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入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出晒干。
性 味
苦寒
归 经
胃、大肠、肝经
功用主治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6—12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宜 忌
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临床报道
1、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2、治疗口腔炎、口唇溃疡及毛囊炎等;3、治疗烫伤;4、治疗臁疮(下腿溃疡);5、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6、治疗肠胀气。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