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乙肝治疗清热利湿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9 01:20:37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一、定义
选用苦寒清热燥湿的药物,配合利水渗湿的药物,组成具有湿热两清作用的方剂,以治疗湿热证候的治疗方法,称为清热利湿法。
休 闲 居 编 辑
二、作用
具有湿热两清、利水消肿等直接作用,以及具有宣通气机、健脾和胃、化浊退黄等间接作用。
因湿为阴邪,其性质重浊粘滞,易阻碍气机升降出入,易困阻脾胃,影响了脾胃功能,使药物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湿热两清,则气机的升降出入得以通畅,脾胃的运化能够保持正常。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清热利湿法一般具有抗感染、抗病毒,解热、消炎,帮助排除毒素及代谢废物,调整胃肠功能,调整体液及电解质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等改善人体内环境的作用。
乙型肝炎的发生和发展,与湿热病邪关系最为密切。湿热交结是乙型肝炎常见的病机。湿热内蕴的表现在乙型肝炎中是最常见
的,所以,清热利湿法在乙肝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适应证
清热利湿法适用于黄疸型或无黄疸型乙肝初期或中期有湿热表现,但津液未伤或津液耗伤未甚者。证见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身目发黄,其色较鲜明,胸闷脘痞,身重肢困,口渴不欲饮或口渴喜热饮,纳呆腹胀,恶心欲呕,大便溏,小便短少黄赤,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儒滑或滑数。
湿热郁阻于脾胃,熏蒸于肝胆,故身目发黄其色较鲜明,小便短少黄赤,身热不扬,其热不随汗出而退。热盛灼津,故口渴,但因湿邪中阻,所以虽渴而不欲多饮或喜热饮。湿热郁阻于脾胃,故有大便稀溏、恶心欲呕、胸闷脘痞等症。舌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滑数等,也是湿热交结的表现。
四、常用药物
1.苦寒清热燥湿药
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龙胆草、苦参、秦皮、黄柏、黄连、山栀子、黄芩等。
以上药物几乎都是苦寒之品,寒则能清热,苦则能燥湿。经抗菌试验和药理研究,发现这些药物大多有抑菌和(或)抗病毒作用。其中,山栀子能增加胆汁分泌,有利胆作用。黄芩、黄柏、苦参、秦皮、蒲公英等药物兼有利尿作用。
选用清热药时应注意辨别实热证还是虚热证。上文所列的药物基本上为苦寒清热药,一般属于实热证者才可选用,属于虚热证者一般不用苦寒清热药。
2.利水渗湿药
绵茵陈、白花蛇舌草、车前草(子)、通草、白茅根、玉米须、猫须草、冬瓜仁、茯苓、土茯苓、猪苓、薏苡仁、泽泻等。
这些药物的性味都是甘、淡、寒或微寒的(茯苓性平),所以这些药物在利水渗湿的同时,也具有清热的功效。是治疗湿热型乙肝很常用的药物。其中茯苓、薏苡仁兼有健脾的作用。绵茵陈、玉米须兼有利胆的作用。绵茵陈随证适当配伍其他药物,几乎可治疗所有不同证型的黄疸病,可称为是治疗黄疸病的专药。白茅根兼有凉血止血作用等。
选用利水渗湿药应注意:
(1)应尽可能地选用药味甘淡的利水渗湿药,如上文提到的这些药物,基本上都是药味甘淡或仅为微苦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口感好些,不会太难喝,患者容易接受。更重要的因素是:药味不太苫,一是不会太伤阴(苦燥伤阴),二是不会太影响脾胃的功能。因为利水渗湿药虽然有祛除湿邪的治疗作用,但也有易损耗津液而伤阴的负面作用。所以,应该尽量避免选用诸如木通之类太过于苦寒的利水渗湿药(用之不当,木通尚有可能损害肾功能的副作用)。
(2)选用取材容易,价钱低廉而疗效较显著的药物,如冬瓜仁、车前草、白茅根、玉米须、猫须草、薏苡仁等。尤其是在农村,车前草、猫须草等随处可见,取之不尽。如此,则既可少花钱又治愈了疾病。
(3)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用:脾虚者可选有健脾益气作用的获苓、薏苡仁等;有黄疸者选退黄效果显著的绵茵陈;兼大便秘结者选用冬瓜仁;若兼血尿者用车前草、白茅根;有糖尿病史者用泽泻、玉米须(有尿蛋白者,也选用玉米须);有痛风病史者,或兼痰多、咳嗽属于肺热者用车前子,等等。
(4)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利尿越多,从小便排出的钾也越多。这样有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的副作用(如低钾血症)。所以可酌情多用保钾利尿的白茅根(白茅根本身含钾盐也较丰富)。
五、常用中成药
1.茵胆平肝胶囊
[药物组成]茵陈、龙胆草、猪胆汁、山栀子、黄芩、白芍、当归、甘草。
[功能]清热利湿,消炎止痛。
[主治]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见湿热并重表现者。证见身目发黄,其色较鲜明,恶心欲呕,口渴不欲多饮或喜热饮,发热,胸闷皖痞,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而色黄赤,腹胀满,或两胁隐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用法与用量]每次2—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