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眼睛弱视
人气:
16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9 14:47:34
>>>>>>>>提问如果很小的时候有一只眼睛是弱视的话,可不可以治疗?
我听说如果一旦得了弱视,是没办法治好的。
>>>>>>>>休闲养生网回答: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由于婴幼儿或儿童时期,视功能发育受到影响所致的,用眼镜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0.8以下),这种眼病临床上称为弱视。弱视的本质眼视觉发育紊 乱,不仅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而且没有完善的立体视,甚至立体视盲。
弱视的分类
弱视按病理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休 闲 居 编辑
弱视按程度可分为:轻度弱视:矫正视力0.6-0.8,中度弱视:0.2-0.5,重度弱视:矫正视力≤0.1。
弱视的发病年龄
弱视多发生在婴幼儿或儿童时期,开始时症状不明显,父母若不注意容易忽视,等到弱视被发现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孩子终生残疾。
弱视的预防
1、婴幼儿时期,应保持室内光线明亮,充足。
2、多带孩子到室外活动。
3、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青菜、水果及富含钙、磷的豆制品、海带等。
4、婴幼儿时期应定期到医院或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在弱视的治疗上,专家告诫:
12岁之前弱视不治,易造成孩子终身残疾。
弱视疾患早期发现至关重要,治疗弱视越早越好,5岁之前治疗效果最佳。因为双眼视觉发育1-2岁时基本形成,3岁之前属视觉发育关键时期,6-8岁发育基本趋于完善。如果发现患有弱视但直到12岁以后才治疗,则治愈的机率就非常小了。
一、 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治疗
1. 传统遮盖法:目前仍是治疗弱视的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遮盖法可以消除由于刺激注视眼的抑制作用。
1岁儿童可采取遮盖健眼3天,遮盖弱视眼1天,促使健眼注视,以免发生遮盖性弱视,两岁儿童可采用4:1规律;3-4岁儿童遮盖时间可适当延长。在复查健眼时,应先摘除罩5分钟,使健眼适应室内光线及周边环境。如果健眼视力确实下降,则说遮盖弱视眼肯定较打开双眼更为优越。遮盖弱视眼可主动促进健眼的功能,还能阻止由于打开双眼所致的竞争性作用。待弱视眼已获得最好视力后,则将全日遮盖改为部分遮盖、持续遮盖。3个月后弱视眼视力不再继续提高时,可以终止遮盖法。除了常规遮盖之外,可根据年龄及弱视眼视力的提高,传统遮盖加精细作业是治疗弱视的最好的效疗法。
2. 压抑疗法。压抑疗法的原理是利用矫正或欠矫镜片以及每滴阿托品以压抑健眼的功能。弱视眼则戴正常矫正镜片看远或戴过矫正以利看近。压抑疗法的最大的缺点一是它只使用于中度弱视,视力低于20/60时,患儿可能仍愿意用滴过的阿托品的健眼看近,因此后者视力仍然比弱视眼好。
长期在健眼使用阿托品也可能引起遮盖性弱视,因此在视觉尚未成熟的婴幼儿长期单侧使用阿托品也应慎重。压抑法的优点是无须盖眼,可防止遮盖性弱视,戴镜后弱视眼视力能有所提高,斜视度可以减少或消失,也适用潜伏性的眼球震颤,不足之处在是疗程长,费用高,且不如传统遮盖有效。
3. 视刺激疗法:动物和人的脑皮层视细胞对不同的空间频率有很好的反应,神经元对空间能灵敏的调整。英国剑桥大学的学者们根据这个机理设计一种新的弱视治疗仪,命名为CAM(视刺激仪),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不同的条栅作为刺激源刺激弱视眼以提高视力。这种刺激仪的条栅可以转动,使弱视的视细胞在各个方位上都能接受不同的空间频率条栅的刺激。平日无须盖眼,治疗时遮盖健眼,另患儿用弱视眼在有图案的塑料盘上描画,每次七分钟,每天1次或每周2、3次视力均有提高。本疗法简便、疗程短,又因平日无须盖眼,患儿及家长均能积极配合。
国外有作者报道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其他作者不能证明他们的结论。我们报道的治愈率为28.79%。本疗法的最好适应症为中心注视性弱及屈光不正性弱视,疗程可以大为缩短。
本疗法不能治疗各种性的弱视,总的疗效也远不及传统遮盖法或综合疗法,旁中心注视者效果差。
二 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治疗
1. 后像疗法:用强光炫耀中心弱视的周边部视网膜,包括旁中心注视区,使之产生抑制;同时用黑色园盘遮挡保护黄斑,使其不受到强光的炫耀,然后在室内闪光下训练以提高弱视眼的黄斑功能,这种疗法称为增视疗法。其后又加以改进,利用后像镜操作。在治疗期间,平日也应遮盖弱视眼,防止旁中心注视治疗。在1950年前后,后像疗法极为盛行,但目前已少使用,因该法费人力、耗时间,设备昂贵,又适于学龄前儿童。
2. 红滤光片疗法,本疗法是根据视网膜的解剖生时设计的。黄斑中心凹仅含视锥细胞,由中心凹向周边移行,视锥细胞急剧减少,视杆细胞逐渐增多,视杆细胞对光谱的红色末端不敏感,在红光下看不清,而视锥细胞则敏感,在红光下能看清。
平日遮盖健眼,在弱视眼矫正镜片上加一块由规格的红胶片(短于6400A度的红光不能滤过)。红胶片可以促使旁中心注视眼自发地转变为中心注视。因为如果对红光不敏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