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出血性疾病的常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23 21:55:48
出血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症状,发现宝宝出现鼻出血或皮肤上的出血点,往往引
起家长的恐慌,而出血有时也的确与一些严重疾病有关,理应重视。
首先应该区分是局部因素还是全身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引起的出血。例如,
鼻粘膜干燥、炎症引起的鼻出血;牙周炎导致的牙龈出血;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呕血
、黑便;肾脏疾病所致的血尿等等。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正常止血功能障碍引
起出血倾向的一大类疾病,包括遗传的、先天的和后天获得的。人体正常的止血功
能主要取决于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三大因素,任何一方面的异常都可导致不同
程度的出血。病因不同,治疗原则也不同,只有明确病因,才有可能达到有效的止
血。通常我们把出血性疾病分为三大类:
1、血管异常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某些严重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
2、 血小板异常性疾病:
(1)血小板量的异常:如原发性或各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
少也可能是白血病患儿出血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增多症也可导致出血。
(2)血小板功能缺陷: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药物因素所致
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3、 凝血-抗凝血功能异常:
(1)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
(2)抗凝血物质增多: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出血性疾病通常有以下特点:无诱因的出血或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常反复发
作,持续时间较长。出血部位可广泛,也可局限,但皮肤、粘膜常为主要发生部位
,家长应仔细检查孩子的全身,尤其是下肢和受压部位皮肤。皮肤瘀点与充血性皮
疹的区别在于,瘀点用手指按压后不会退色,而充血性皮疹会瞬时地褪为正常肤色
。发现孩子有出血倾向,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配合医生的检查,以便及早诊断。
儿童中出血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也叫特发
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为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减少。目前
认为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有关。
本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复发性三型。儿童多为急性型。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前
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遍及全身,四肢
为主。常有鼻衄、牙龈出血。偶有便血、尿血、呕血或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常<
50×109/L,甚至<20×109/L。本病预后多数良好。急性型患儿多在4~6个月内痊
愈,但有约20%转为慢性或复发型。
治疗原则:避免外伤出血。起病急、出血轻、血小板轻度减少者,可不用药物
治疗。出血严重者,可采用激素和(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严重出血危及生命者
,输注血小板。慢性难治病例可用免疫抑制治疗或行脾切除。应该了解以上治疗都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
注意事项:
1.注意识别出血征象,如瘀点、黑便,注意失血量、观察面色,发现出血应
立即就医复查及治疗。
2.对出血不止部位可采取压迫止血方法,鼻出血时可用手指按压鼻翼根部,
并让孩子坐起来。仰卧位不仅不利于止血,鼻血从后鼻孔流下,还有发生窒息的危
险。
3.避免外伤:不要玩锐利玩具,限制剧烈活动,以免外伤出血。不使用硬质
牙刷、不挖鼻孔、不要吃坚硬或多刺的食物。
4.尽量安抚孩子,消除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心理,以免哭闹、躁动造成出血
加重。
5.预防感染 ,避免去公共场合。以免引起病情加重或复发。
6.避免使用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