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引起的黄疸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9-09 14:30:34
母乳性黄殖分为早发型及晚发型。早发型系因生后早期母乳喂养量不足,胎粪不能尽早排出,肠道吸收胆红素增加所致。表现为生后3-4天黄疸加重,严重者有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晚发型是因为母乳中含有影响胆红素代谢的酶及激素成分,婴儿食入后影响未结合胆红素向结合胆红素的转变,同时增加肠道对胆红素的再吸收,表现为生后5-15天黄胆达高峰后持续不退或消退缓慢,可持续数周,甚至可达3-4个月;此期小儿除黄胆外,无其他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良好;实验室检查除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外,无其他异常发现。
诊断母乳性黄胆需排除其他引起胆红素异常增高的病因。较常见者为新生儿溶血病、婴儿肝炎综合征。早发型确诊困难,但由于其发生早、程度过重,有造成脸红素脑病的危险,所以应增加母乳喂养,促进胎粪排出。晚发型无严重危害,但对程度过高。需确诊者可停母乳3天,胆红素下降30%-50%有助治疗及确诊。此型母乳性黄胆患儿再食母乳,黄胆有再加重的可能,但程度一般不会达到停乳前水平,可认真观察,继续母乳喂养,多数婴儿2-3个月后黄胆可消退。休 闲 居 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