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3-09 17:38:04
不知为什么,我看见他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在节假日也匆匆奔赴于各种补校的时候,心中常常升腾起一种悲天悯人的苦涩之情。
不记得是在哪张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典故了。某省一位日理万机的省委书记,有感而发地说:“我觉得我够忙的了,但我的孙女比我还忙。”这话不是孟浪之词,而是套在孩子们身心上实实在在的枷锁。英语必需要上五级,钢琴或者别的什么乐器至少也要到六级……否则孩子考学没有附加分,考高中时会吃亏的;待孩子费尽力气挤进中学之后,大学之关又横在他们面前了,本来学习很不错的孩子,还要在课余“加钢”,除了补习数、理、化之外,还要课余补充音、体、美,把孩子应当享受的美丽童年时光,撕成一个个时光的碎片,致使孩子不得不骑着一辆自行车,疲于奔命地于城0A的大街小巷之中。更有甚者,家长为了孩子成材,把孩子匆匆送出国门,寄宿于外国人的家庭里,以便于更好地学习外语;致使孩子过早地背井离乡不说,还要去吞咽那些并不好吃的“三明治”或者是土豆加薯条……加上东西方生活习惯差之霄壤,孩子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那也只好眼泪往心里流了。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有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便卖空家当,让自己与孩子都去承受那份生命之重。
面对这种时代感冒症,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人生一世能有几个童年?春天的花朵凋谢了,第二年春天还能重新蓓蕾开花,再次演绎春天的故事;而人生只有一次童真,岁月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人的童年是无法追回的。“梅开二度,童颜再染”,是文人的孟浪之词,因而我们如果我们剥夺了他们人生之初,是会让娃儿们留下终身的遗憾的。童年的含义是什么?是花,是草,是青青的河边;像云在天空那么无拘无束,去编织他们心中的梦想;像水花流淌于田野,去享受浪花般的快乐。不然的话,孩子活到了中年或晚年,回首娃儿时光时,是会留下无法弥补的缺憾的。不是吗?
仅以笔者所住的居民楼为例,无论是寒假还是暑假,竟然看不见孩子在楼下广场上玩耍。在电梯间里,却看见另外一幅画面:娃儿们背着书包,嘴里啃着面包夹火腿肠之类的食物,行色匆匆地去读什么补校———他们身旁无一例外,都站着相送的父母。其中,有一个在0A级重点中学读初中的女孩,因为她喜欢文学,曾与我有过交谈。我问她怎么这么早就戴上了眼镜,她的回答令我吃惊。她说:“爷爷,我们班三十九名同学,其中只有四名同学没戴上近视镜,可以叫做‘眼镜班’。”此时,这位小女孩,又在暑假中去读综合补校了。我很想说两句什么,但是一看见孩子父母期盼的眼神,我的话只好咽下喉头。这天气温高达35℃,当一老一小走出电梯步入城0A的街道时,那小女孩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我向她招招手,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凉。那老人似乎并不懂孩儿的心,也回过头来看了看我,然后步履蹒跚地消失在暑热蒸烤的大街上。
诚然,孩子们面临的是一个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社会。但是人从出生起,便各有各的禀赋,父母染色体的遗传,将影响到孩子的许多方面。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挣脱的内在界定。外在的环境以及个人努力,不是不能起到作用,但其作用无法与内在的硬件相比,永远是个负数。古代留下“三岁知老”的箴言,固然带有一定的巫术色泽,但是也有它的一定道理。汉时的孔融,三岁便知让梨,后来终于成就为一代大儒;那刘备的儿子,年幼时就带的痴呆之相,尽管有聪明绝世的诸葛亮调教,到头来还是扶不上马的“刘阿斗”。因而,当笔者看见许多父母,对孩子拼命拔苗助长的时候,心头常升腾起另一种悲哀。这责任不在年少的娃儿,而在于家长。古人圣贤留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铭言,任你把黄铜冶炼成金子的色泽,其外在倒是有了黄金的光泽,其内在还是黄铜,只不过在形象上具有了金子的外表罢了。西方也留下“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智慧之说,它隐喻人生不只是“华山一条路”,而是有无数条船和舟,让智者在大江大河中弄潮。
重要的是,打鸭子上架是以让孩子牺牲童年为代价的。时代中出了那么多患了网瘾症的少年,探其主要成因,是当代的孩子没有童年。试想一下,如果时代的娃儿们,能不断有与大自然相融相聚的机缘,享受那份应该属于他或她的童年之乐,他们还有心绪挤进那人头攒动、空气混浊的网巴,并沉溺于其中而乐不思归吗?时下许多医治少年网瘾症的心理专家,对家长们提出了许多高招,惟独忽略了其中最为重要一点,那就是还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这才是治本的良药!
“以人为本”的含意是多方面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中国的未来,就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我们只让孩子们沿着时尚的车辙走,不仅扼杀了孩子一生只有一次的童年;儿童自身具有的天赋,势必受到有形和无形的伤害不说,还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犯罪。因而笔者呼吁:还娃儿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吧!这不仅仅是人性的要求,而且是高瞻远瞩的行径。只有这样,也许给孩子创造一个“天空任鸟飞,大海凭鱼跃”的环境;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因为有过快乐的童年,对人生无怨无悔!
休闲 居编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