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在重庆办有分校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8-11 22:52:19
>>>>>>>>提问重医在重庆是否办有分校,在什么地方?
休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一、“211工程”建设的目的
实施“211工程”,是中国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工程的实施旨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人才,对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建设目标及任务
面向21世纪,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211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1、学校整体条件建设:造就一大批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特别应加速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保持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确保教育质量有较大地提高;加强教学、科研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为培养及吸引优秀人才创造必需的生活、工作条件;提高办学规模效益;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
2、重点学科建设:主要是增强科技前沿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中选择一些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能够解决本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并有望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重点研究基地,加强培养人才的实验条件,拓宽学科面,形成一批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学科基地,以持续培养本领域高水平的骨干人才。要努力形成覆盖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要行业和领域、带动学科和科技发展、分工合理、相互配套的重点学科体系。
3、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图书文献保障系统、现代化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建设内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将连接全国主要高等学校,并与国际网络联网,为我国教育、科技和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图书文献保障系统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设立全国综合文献中心和一批学科文献中心,与国内外文献系统广泛联网,建立文献信息子网。根据地区优势,在全国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中心城市,结合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设立现代化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中心,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规划任务:
1、首先重点建设2所高等学校,使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上,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确立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2、着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重点学科比较集中、承担较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使其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显著提高,一些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高等学校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要注重支持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密切相关院校和重点学科点的建设,加大国家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体现“211工程”建设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3、加强300个左右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重点学科点,增强持续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相关领域高水平人才的能力。
4、完成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建设。
“211工程”的具体建设方式:
原则上将主要建设内容统筹考虑在拟确定的重点建设大学和要提高、改善的大学中进行,以体现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发挥高等学校的综合效益。少数重点学科及其他建设项目可安排在另外一部分高等学校中进行。
三、工程建设资金
“211工程”所需建设资金,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按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设资金主要由学校所属的部门和地方政府筹措安排,中央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对工程建设起推动、指导和调控作用。
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要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适当安排有关高等学校上水平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国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补助少数高等学校整体水平提高所需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建设程序与组织管理
“211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第九个五年计划,从1995年起实施。
1、国务院成立了“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协调决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协调小组由国务院、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财政部的主管领导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和检查评估工作。办公室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的有关同志组成,地点设在国家教委。
2、“211工程”按国家基建程序进行审批和管理。中央行业主管部门和省(区、市)人民政府,商国家教委对申请进入“211工程”的备选院校和学科点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有关主管部门需向国家教委报送预备立项备案材料。根据“211工程”总体进度要求和国家财力可能,由国家教委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向国家计委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计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目标和标准,部门、地方和院校自筹资金落实情况,以及中央专项资金的安排,进行综合平衡和审核,条件成熟一所,批准一所。经审定批准进入“211工程”的项目,由国家计委商财政部和国家教委在年度计划中滚动安排中央补助投资并付诸实施。对符合“211工程”建设要求、与国民经济发展重点密切相关、自筹资金落实不需要中央专项支持的高等学校,也可列入重点建设计划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3、“211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管理。各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进展要求,具体负责本部门和本地区“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认真抓好所属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
五、“211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国家计委、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协调领导下,“211工程”建设进展平稳顺利。
“九五”期间,在“211工程”学校中共安排了60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其中人文社会62个,占10%;经济政法57个,占10%;基础科学89个,占15%;环境资源42个,占7%;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255个,占42%;医药卫生66个,占11%;农业31个,占5%。
“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资金总量约为183亿元。其中,用于重点学科建设资金63.88亿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6亿元,配套设施建设资金73.32亿元。
“211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推动了部门与地方的共建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学校办学思想的变化。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平台初步建立,公共教学设施建设初见成效。“211工程”学校确立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和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装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明显增强了其开展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重视,为稳定和吸引人才创造了一定的工作条件。“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
“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已经基本结束,“十五”期间建设即将开始。
“211工程”高校名单
北京(19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共9所)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医学院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天津(共3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 重庆大学
河北 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
辽宁(共4所)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共4所)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共3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江苏(共11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
安徽(共2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福建(共2所)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 南昌大学
山东(共4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石油大学
河南 郑州大学
湖北(共6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共3所)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共4所)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 广西大学
四川(共6所)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 云南大学
陕西(共5所)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甘肃 兰州大学
新疆 新疆大学
军事系统(共3所)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985工程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 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他说:“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增减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 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 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订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创建若干 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为深入贯彻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1 年2月26日,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重点共建山东大学的协议,分别向山东大学投入建设经费3亿元和5亿元人民币,进一步 加强和促进山东大学的发展,自此,我校跨入了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同时标志着山东大学步入了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山东大学“985”工程一期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学科建设,确保建设我校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的实现,2001年11月,经学校研究,决定从“985”部省重点共建经费中斥资3亿元人民币, 设立“山东大学学科建设项目”(又称“985”学科建设项目)。 到2003年10月止,我校“985”学科建设项目共有4批57项获得立项建设。经过各建设单位的努力,各学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详细信息〉〉
山东大学“985”工程二期
2004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召开 “985工程”二期建设工作会议,国家“985工程”二期开始部署实施。历经教育部、财政部三次评审和学校反复论证修改,《山东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最终成稿并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11月底,教育部下发批复意见,原则上同意《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下达了我校“985工程”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规模控制数3亿元。这标志着我校“985工程”二期立项论证工作圆满结束,项目建设工作开始启动。
详细信息〉〉
985学科建设项目汇总表
文科类:
序号
项 目 名 称
负责人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1
哲学与社会发展
傅有德
10
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
黄少安
2
政治学与公共行政学
刘玉安
11
中国哲学
刘大钧
3
中国语言文学
陈 炎
12
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
张乐岭
4
国际交流背景下的历史人文学科
王育济
13
文艺学
曾繁仁
5
经济学
臧旭恒
14
文史哲研究
王学典
6
法学学科
肖金明
15
考古学研究
栾丰实
7
工商管理
徐向艺
16
《文史哲》名刊工程
陈 炎
8
英语、日语、俄语
王守元
17
宗教学
姜 生
9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思想教育
周向军
18
高等教育评估专项研究
栾开政
理科类: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1
数学学科
刘建亚
6
凝聚态物理
解士杰
2
物理及相关交叉学科
解士杰
7
物理化学
刘成卜
3
化学与化工
姜建壮
8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技术
曲音波
4
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曲音波
9
糖科学技术研究
王 鹏
5
金融数学
彭实戈
工科类: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1
机械工程
李剑峰
10
功能晶体材料科学与技术
蒋民华
2
热能与动力工程
潘继红
11
材料加工技术与理论基础
蒋民华
3
电气工程
赵建国
12
岩土工程力学特性及新技术方法
朱维申
4
信息技术与工程
袁东风
13
现代物流工程技术学科
吴耀华
5
控制科学与工程
贾 磊
14
虚拟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赵正旭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孟祥旭
15
电能质量评估与治理
徐文远
7
土建与水利
曹升乐
16
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心建设
王文兴
8
环境科学与工程
高宝玉
17
高性能计算中心
孟祥旭
9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艾 兴
医学类: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1
医学院学科建设
龚瑶琴
6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赵仲堂
2
预防医学
徐贵发
7
心血管研究
张 运
3
药学—创新药物研究基地
娄红祥
8
卫生管理与卫生政策
孟庆跃
4
护理学科
娄凤兰
9
口腔医学院基本建设
杨丕山
5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一)
高英茂
10
生殖医学与发育生物学
陈子江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二)
龚瑶琴
11
新药药理和安全性评价
刘兆平
其他类: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1
威海分校学科建设
2
研究生外语听力室建设
王志明
列入“985工程”院校的名单如下。
北京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重庆
重庆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辽宁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湖南
中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广东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甘肃
兰州大学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81969.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81969.html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