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毒性T细胞(CTL)为主体介导的特异杀伤细胞,CTL的命名是根据体外与一定比例的特异性靶细胞孵育后杀伤一定百分率的靶细胞这一功能来确定的.因此,CTL不是一种特定的细胞,而是一个具有特异性杀伤活性的T细胞群体.在组成上,它包括CD8+T细胞和CD4+T细胞.。
CTL杀伤靶细胞的分子机制包括胞质颗粒依赖机制和FasL-Fas介导的凋亡机制:
1,胞质颗粒依赖机制
CTL可以通过外吐胞质颗粒,释放颗粒内含物,导致靶细胞的损伤.CTL胞内含许多颗粒,直径0.5~1m,主要有两种成分:颗粒核心核多囊泡结构.颗粒核心中包含穿孔素,颗粒酶和粘蛋白,而多囊泡结构则包含溶酶体酶和溶酶体的一些膜标志.穿孔素是胞质颗粒中参与靶细胞损伤过程的最主要蛋白,穿孔素似乎唯一地表达于CTL颗粒中.它可在靶细胞膜上聚合,形成穿膜孔道,以穿孔方式裂解靶细胞.
1)穿孔素的穿孔机制 穿孔素是一个含555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分为两个重要的
功能区:补体同源区和C2区.穿孔素以单体存在,插入靶细胞膜中,发生聚合,产生多种不同聚合数目的多聚体.
CTL通过可咯外吐方式释放出穿孔素,进入细胞间隙.穿孔素在Ca++存在下,引起构象变化,暴露其疏水基团,附着并插入脂质双层膜中,在靶细胞膜表面形成多个孔洞,最终引起靶细胞解体。
2)胞质颗粒内其它酶或分子依赖的非穿孔素机制 A 丝氨酸脂酶/颗粒酶;B 粘蛋白; TNF.
2,非胞质颗粒依赖机制—FasL/Fas机制
CTL对靶细胞的杀伤主要引起靶细胞的膜结构破裂以及核DNA的快速降解,但胞质颗粒依赖机制只能引起靶细胞的膜结构破裂,而不能导致靶细胞核DNA的降解,目前认为Fasl/Fas介导的细胞凋亡是CTL杀伤靶细胞的非胞质颗粒依赖机制.
Fas/Apo-1即CD95分子,编码分子量45103单位 的跨膜蛋白,是TNF受体相关蛋白(TNFR)的一种.Fas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其中胞内区含一个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死亡区域.Fas主要以膜受体形式存在,广泛表达于外周活化T,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等.FasL是分子量为30103单位 的TNF相关II型膜蛋白,也由细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其胞外区与TNF家族成员高度同源.FasL除了在淋巴细胞表达外,还在其他一些细胞表达,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细胞,中性粒细胞,神经元细胞和若干肿瘤细胞.因靶细胞上的Fas与CTL等具有杀伤功能的细胞上的FasL结合是诱导靶细胞产生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Fas可称死亡分子,FasL则称死亡因子.
FasL-Fas机制介导的杀伤过程可分为两个时期:激活启动期和FasL-Fas结合期.FasL-Fas机制的启动仍然必需CTL上的TCR对靶细胞MHC I-肽复合物的识别,同样需要CTL与靶细胞发生Mg++依赖的结合和粘连.激活期依赖于细胞外Ca++/Mg++环境的存在以及细胞内RNA合成与蛋白合成所需的酶与基质.TCR对靶细胞MHC I-肽复合体的识别与结合同时启动了CTL染色体DNA上FasL基因以及靶细胞染色体DNA上Fas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随后,FasL表达在CTL细胞膜上,Fas表达于靶细胞膜上.在一些粘附分子的辅助下,二者有效地发生结合.
Fas在配体的诱导下,形成三聚体,三聚体的形成导致一种级联反应衔接子——Fas相关的含死亡区域的蛋白(FADD/MORT1)的募集.而FADD含一个蛋白-蛋白作用区域,又称死亡效应区域,可使FADD与其他含死亡效应区域的蛋白(如FLICE/MACHI/Mch5—caspase-8/胱冬肽酶8,N端含2个独立的死亡效应区域)形成二聚体.Fas三聚体对FADD的募集又导致对caspase-8前体的募集,这样便形成了Fas信号传导复合物.caspase-8前体发生自催化剪切,释放有活性的蛋白酶亚基.一旦被激活,caspase-8可连续激活其他的下游caspase,并可降解其在胞内的底物.经过caspase的一系列反应,细胞最终走向细胞凋亡。
CTL的效应机制
一般认为,CTL细胞毒作用主要依赖于穿孔素2颗粒酶途径和FasL2Fas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前者发生较早,约占细胞毒60 %~70 %权重,后者发生较晚,约占30 %~40 %权重.
不同细胞毒T淋巴细胞亚群的杀伤靶细胞机制略有不同 CD8+CTLs主要通过颗粒依赖性途径杀伤靶细胞和病原,DN CTLs(CD8-CD4-)主要是通过FasL2Fas介导且不能杀伤病原体;而CD4+CTLs可通过任一途径杀伤靶细胞.
颗粒酶 它是可激活靶细胞死亡机制的神经丝氨酸蛋白酶.颗粒酶A和B位于两个不同的染色体上,但两个基因均是多基因簇的一部分.颗粒酶A位于小鼠第13位染色体颗粒酶K的65 kb内,颗粒酶B位于小鼠第14位染色体一个多基因簇的5'末端,这簇基因包括编码(从5'到3')颗粒酶B ,C ,F , G ,D和E的基因,组织蛋白酶G基因,以及鼠
肥大细胞蛋白酶2(MMCP22)基因和其它编码肥大细胞胃促胰酶的基因.研究发现,颗粒酶A和B在MLR来源CTLs中是表达水平最高的颗粒酶,而LAK 和NK细胞中颗粒酶A ,B ,C ,D和F均高水平表达,CTLs在体内产生颗粒酶基因表达的确切模式目前尚不清楚,由于缺乏区分颗粒酶B簇的抗体,现在还无法知道颗粒酶B缺陷的CTLs中细胞凋亡缺陷与失去颗粒酶B或簇中与颗粒酶B紧密相连的其它蛋白酶是否有关.
钙离子存在条件下穿孔素发生聚合,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小孔,然后颗粒酶通过这些小孔进入靶细胞的细胞浆中裂解相关的底物.最新研究显示,此途径可能更为复杂 .靶细胞与纯化的自然颗粒酶B一起孵育时,一些酶可通过穿孔素非依赖性途径进入靶细胞 .进入靶细胞后,颗粒酶B似乎位于细胞浆隔室中,在这里它显然对靶细胞无损害,但是,加入纯化的穿孔素后或接受到腺病毒的信号后,颗粒酶B可以释放和转运到细胞浆和P或核内,裂解底物.此"无孔"途径的相对重要性目前还很难评估,因为颗粒酶一般通过CTLs递送到靶细胞,通常是在活性穿孔素存在条件下递送的.颗粒酶B"摄取"与颗粒酶B通过穿孔素通道进入靶细胞的相对重要性,可能要通过确定颗粒酶B在穿孔素缺陷CTLs递送时是否可有效进入靶细胞来定.重组颗粒酶成功为体外研究提供了条件.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