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服药除了药物、剂量外方法也很重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0-02 16:39:28
治疗疾病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疗效?简单的回答就是要正确服用药物。每个人的一生中免不了都会生病,吃药要用温开水,一日三次,是饭前还是饭后就要听医生的了。说起来好像人人都会,但是在不久前举办的一次安全用药活动中,主办者通过调查发现,有45%的患者服药时存在方式不正确的情况。有关药学专家为此提醒人们:正确服用药物除要选择正确的药物、剂量之外,还要注意服用方法,因为不正确的服药方法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有关服药的学问―――
服药最好别躺着
服药时所采用的体位对药物的吸收作用有较大影响。英国一位科学家让病人口服能在x线下清晰可见的钡元素,然后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病人采用站立或坐位服药时,只需6毫升水冲服,药物在5秒钟之内就能全部到达胃里;但如果躺着服用同样的药物,用多达几倍的水冲服,有一半药物要在长约25厘米的食管里逐渐被溶化吸收,不能全部到达胃里,致使药物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观察发现,躺着服用药片、药丸,如果送服的水少,药物只有一半到达胃里,另一半会在食管中溶化或黏附在食管壁上。碱性和酸性的药物中,有的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如果在食管壁上溶化或停留时间过长,不仅影响疗效,还可引起食管发炎,严重的甚至引发溃疡。所以正确的服药姿势是:站着服药,多喝几口水,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
吃药喝水有讲究
服药时该喝多少水?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没想过,大多数人喝一口两口,吞下去了事。个别人甚至干吞,还以为自己功夫好,其实这些服药方式都是不正确的。大量的实验资料表明,服药时增加饮水量能提高溶解度低和用量较大药物的血药峰浓度,加快达峰时间,从而提高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同时,饮水量大可增加胃的排空速度,使药物更快到达肠部,提高吸收速率(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饮水量大对溶解度低而剂量大的药物也能增加溶出量,使吸收量增加,从而提高血药浓度。所以,服药时应用足量的水(200-300毫升)送服,任何药物千万不能干吞,以免药物(尤其是胶囊剂)黏附于食管壁,对食管造成损伤。
中西药同服相隔半小时
既要吃西药又要服中药,这种情况多出现在长期患病的慢性病人身上,像哮喘、心脏病、糖尿病患者,还有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抑制病情的患者,他们除了需要定期服用西药外,多会选择中医药配合治疗、调理。北京中医医院的孔令彪大夫建议,中药与西药应相隔半小时服用,因为大部分西药开始被身体吸收约需半小时左右,经新陈代谢后,对中药的影响很小。相反有些中药,如医治伤风、感冒的药材,其药性发挥较快,同样需要约半小时后才可服其他药物。如果是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处方,相隔的时间应再适当延长一些。中西药相冲有时可能相互抵消功效,或令药性过猛,产生不良副作用。
有些药片不能掰开吃
常用药品中有些是肠溶片,在胃液中不崩解,需在肠液中崩解吸收。将药物制成肠溶片是为了满足药物性质及治疗的需要,因为许多药物在胃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或对胃黏膜有刺激性;还有的药品只有在肠道中才能更好地吸收。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就在这些药物的外面包上一层只能在碱性肠液中才能溶解的物质―――肠溶衣。因此在使用红霉素肠溶片、麦迪霉素肠溶片、胰酶肠溶片、淀粉酶、多酶片等药物时,不可将药片掰开、嚼碎或研成粉末服用,应整片吞服。有些人感觉吞咽一粒胶囊或一片药很困难,尤其是老年人因唾液分泌减少,吞咽胶囊或药片更加困难。此时可在服药前先漱漱口,喝些温水以湿润咽喉,然后将药片或胶囊放在舌的后部,喝一口水咽下。
寻找最佳服药时间
服药的次数大多数是一日三次,也有两次一次的。每日一次指固定时间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服用;每日2次指早晚各一次,一般指早8时、晚8时;每日3次指早、中、晚各1次。仔细想一下,病有百种百样,药有成百上千,都按千篇一律的时间服用,是否能发挥最佳效果值得怀疑。人类患病的因素是复杂的,除了外在的、物质的原因以外,还有内在的精神因素,受人体生物钟的影响,要让患者早日康复,对不同的病和不同的人,医生应制定不同的服药时间。这非常困难,现实中难以做到。不过人们在实践中已经观察到一些有用的规律:如心脏病人对药物洋地黄的敏感性,凌晨4时大于其他时间40倍!糖尿病人也在凌晨4时对胰岛素最敏感;胃动力药需要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这样才能在进餐时发挥最大的药效;消化酶类药物最好和食物同时服用,使药物和食物充分混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酶的消化作用……
服药的学问肯定不止以上这点内容,我们在这里只不过介绍了一点简单的常识,讲了一点普遍的道理,目的是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正确用药医务人员有责任,患者也应该多多了解。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