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死”人,不是说着玩的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2-03 16:18:07
例:晕倒时,她的体温41.6℃
7月4日,福州市马尾区一家工厂的一名女工在工作时突然昏倒,随后被送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急诊科。经医生检查发现,这名女工血压很低,呼吸衰竭,体温高达41.6摄氏度。经抢救无效,这名女工不幸死亡。医生表示,这是中暑病症中最严重的一种———热射病,即由于中暑引起循环系统衰竭,导致死亡。
炎炎夏日,这位年轻女工的不幸死亡,让人们不觉打了个“冷战”:“热死”人,并非说着玩的。
释疑 “热射病”会夺命
酷热而湿的环境下,人经受不了便会中暑。按照中暑的程度可以将中暑分为三类:热痉挛,最常见的是双腿腓肠肌痉挛,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患者因肌肉痉挛而摔倒;其次是热衰竭;最后一种是热射病,即患者脑部温度达40摄氏度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抢救也非常困难。
中暑的早期症状是全身软弱、乏力、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等,一旦发现全身出汗已经明显减少,就说明身体的散热机制已经出现障碍。中暑的死亡率很高,介于20%到70%之间。如果体温在40℃到42℃之间,死亡率是41.7%;如果高烧达到42℃以上,死亡率就增加到83.3%。
福州那位女工的情况属于重症中暑,即“热射病”。所谓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皮肤在高湿热浪的侵袭刺激下,温度骤然升高,使得皮肤散热功能下降,体内热量不但不能散发,而且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肉深层,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局部肌肉痉挛、发热、口干、咳嗽、哮喘、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和呼吸衰竭等症状。在高温条件下从事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这种严重中暑。
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条件下。一般来说,中暑的气象条件是:如果气温在28℃而相对湿度达90%时,人们就会有气温达到34℃的难受感觉。当相对湿度达30%时,40℃才可能引发中暑;湿度50%时,38℃就可能中暑;而湿度达80%时,31℃也会引起中暑。持续的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体内热量不能散发,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患者会出现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
“热射病”最容易袭击两类人群:一是在高温下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的年轻人;第二类就是老人、小孩、病人、酗酒者。
夏季,在酷热天气下运动,或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猝然倒地,多半是热射病。脸孔红赤、无汗、皮肤干燥、体温高、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神志不清等是其特征。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需立即把患者抬到阴凉的地方,把衣服解脱,让其躺卧。以酒精或冷水浸布,抹其全身,蒸发吸热;或用浸过水的床单包覆全身,不时更换。同时召救护车。
提醒 盛夏必须“三防一重”
气温持续走高,人们非常容易发生中暑。上海中医门诊部内科徐瑛主任提醒大家:虽然热射病在上海市民中并不多见,但中暑者大有人在。人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避免身体受暑湿之邪侵袭而生病。
从中医角度来说,预防中暑,最好的方法还是注意养生,增强体质。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为: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一要防“暑邪”。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暑热之邪,可以耗散阳气津液,造成出汗过多,体液减少而伤津,引发唇干口燥、尿黄心烦等现象,这是夏季最常见的中暑现象。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心烦则更热,故宁心神尤为重要。夏季要保护好心神,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氛围对情绪的干扰。只要做好这两点,精神自然会饱满,这就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
二要防“湿邪”。
湿为长夏之主气,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因为湿邪重浊向下,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人们消化不良;湿气也特别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在夏天多发生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在三伏天时,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胃肠炎、痢疾等。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认为,在长夏季节的饮食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
三要防“贪凉”。
夏天取凉时,大部分人并不认为降温、驱湿不好,但他们不知道在炎热的夏天该如何保护体内的阳气。首先,人们不能只顾一时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会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其次,人久处冷气环境后一下子转入炎热的环境时,体内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在夏天过度贪凉,容易感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病;重者会患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更容易出现症状。
一“重”就是要注重选择食物,补充营养素。
徐瑛主任认为,除以上“三防”外,在盛夏,人们的吃喝问题也很重要。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均会发生显著变化,会导致营养消耗增加,从出汗中流失不少水和营养素。而在夏天,人们的食欲减退,也会限制营养的吸收,所以,夏天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转载自《解放日报》)
≡ 查看、发表评论 ≡